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考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他说
中国是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6月4—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何塞·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结束了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会议后,专程从西安赶到浙江青田考察世界上第一个挂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他说:“这个远古的中国农业文明充满了活力,它不仅惠及水稻与养鱼,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餐饮、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优良丰富的产品,还有更多的社会功能。中国建立起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体系,采取了最具综合性的保护措施,1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注意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在大大增加遗产保护区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农村社会发展,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是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典范,为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青田九山半水半分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早在1200年以前,先民依山种稻,同时稻田养殖鲤鱼,历经千年驯化培育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鱼种“青田田鱼”,创造了稻鱼共生系统。中国驻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牛盾向格拉齐亚诺介绍,通过“鱼吃昆虫和杂草—鱼粪肥田”生态循环的方式,使系统自身维持正常的循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解决了病虫害防治的问题。惊叹于青田千年的稻鱼文化,2005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把第一块牌子授予了青田。经过12年保护发展,现在龙现村所处的方山乡和周边的仁庄镇、小舟山乡耕耘着10万亩采用传统方式的稻鱼共生系统。承载着远古智慧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已经成为研究农业科学技术的“实验室”,展示传统农业文化的窗口,生产生态文化型农产品的基地,开展生态文化型旅游的目的地,成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示范基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地专家学者来考察学习研究。去年来村里的游客有10多万人,全村人都在保护“遗产”中得到了好处。仅仅田鱼从每斤卖10块钱到如今65块钱,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保护核心区方山乡、仁庄镇,格拉齐亚诺饶有兴趣地观赏了古老的民间文化“百鸟舞”以及方山学校5-8年级学生表演的鱼灯舞,并参观了在学校设置的农耕文化园。正是芒种时分,走进保护区核心村青田龙现村,群山环绕间的梯田层层叠叠,三三两两的农民有的正在赶牛犁田,有的正在抛秧栽种,还有的农民在已经有20多公分高的水田间投放鱼苗。
在结束了一整天考察后,格拉齐亚诺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今天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对多年来中国政府抓住重要机遇,承诺提升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表示祝贺,坚信这将惠及子孙后代。他说:“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提出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在于保护全球不同地区农民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宝贵知识与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坚信可以从中学习,并应用于未来发展。青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这一遗产的成功之处在于鱼稻共生系统协同各业的发展并创造更高价值,让区域的农民真正受益并自觉地开展保护,我认为这也是衡量农业文化遗产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走过14年,在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这项工作被列入了刚刚通过发布的《G20农业部长会议公报》,对此,格拉齐亚诺总干事说:“我们学习总结过去的经验就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面临重要机遇,但也面临最大的挑战。对于粮农组织来说,那就是如何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既要考虑如何推进遗产所在地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更要通过专家组评估考量乡村旅游对所在遗产地的影响,在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护,要找到保护、发展、传承和农民收益的平衡点,并以更经济科学的方式把遗产地潜在的价值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增加遗产地农民的收入并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