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积极稳妥调整粮食安全策略
当前,我国粮食高产出、高进口、高储备、高浪费、高调运、高消耗“六高”并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在“十三五”时期,应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稳妥调整粮食安全策略。为此,建议:
一、抓住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契机,摸清粮食底数,充分厘清一些重大问题。比如,近年粮食产区时有春旱夏涝、抛荒撂荒情况,耕地退化严重,一些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显着下降,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400多亿公斤。再比如,随着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肉蛋奶水产品生产消耗的饲料粮总量与居民口粮消费量的占比进一步增大,主粮产量应否持续增加?还比如,大宗农产品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大量政策性储粮难以顺价销售。粮食储备率多少为宜?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认真调查、深入思考、科学研判。
二、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有效调控粮食生产。划定永久性基本粮田特别是口粮田,实行更严格的法律保护和高标准建设,加大对粮食规模生产主体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粮食绿色生产;非基本粮田耕地“跟着市场走”,但严格禁止“非农化”;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因地制宜实施净土工程;落实“以水定产”,控制北方缺水地区扩大粮食种植,鼓励南方逐步恢复扩大主粮种植并提高复种指数,挖掘非粮产区产粮潜能;加快肥、药、膜限量限质使用的立法工作。
三、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粮食进口渠道;稳步发展粮食期货市场,掌握粮食产品定价权;完善农业国际合作机制、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和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建立粮食产业基地。
四、调整粮食储备和流通政策。在科学研判基础上减少国家粮食储备量,增加市场储粮份额;改革粮食托市收购制度,将粮食生产“补价格”的一部分逐步调整为普惠的“补收入”;着力做大做强做优粮食加工业,疏通粮食流通环节“堰塞湖”。
五、多措并举促节粮。进一步推广使用节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大力加强节粮宣传,在全社会树立健康消费观念;结合《粮食法》制定,加快节粮法制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