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农业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农业发展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发展自身也出现重大变化。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透支、生产结构失衡、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规模、组织方式、劳动力结构以及耕地利用方式等都出现新变化,对农业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对更加高效、绿色、节本、智能的农业技术提出了新需求。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科技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业科技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实现“十二连快”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粮食亩产提高到359公斤,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3%,科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可以说,我国农业科技的成就举世瞩目。
一方面,我国的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实现跨越发展,国际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农作物遗传发育与抗性机理、动物免疫调控、重要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土壤质量演替规律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同时以转基因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出现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转植酸酶玉米等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初步形成了“自主基因、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种”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数字农业、精准作业、智能装备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步,农业基础科研水平有的甚至已经开始领跑国际同行,像超级稻、禽流感疫苗等重大技术开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农业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农业科技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在种业科技上培育了一大批农业重大新品种,支撑我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谷物单产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48斤、34斤、66斤。在农产品上,我国选育了京红京粉蛋鸡、大恒肉鸡、华农温氏一号猪配套系等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畜禽牧草新品种,畜禽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重逐年提升,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60%左右;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创新,不仅实现小麦机械化问题基本解决,水稻种植和玉米收获的机械化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上集成创新了一批高产高效技术;在农业灾害防控上,则创新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发了一批防治技术和农药制剂、动物疫苗,有力地保障了现代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回顾“十二五”,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展望“十三五”,我国农业科技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技术进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作用更加直接、清晰,正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以基因组学等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催生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异军突起;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和焦点;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技术迅猛发展,引领天然、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消费趋势;合成生物技术等领域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这一切必将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生活和产业组织形式,带动农业产业格局重大调整和革命性突破。
未来,我国的农业科技还将立足国情农情、把握国际趋势,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首要任务,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以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基本要求,强化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着力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壮大农业科技力量、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不断完善适应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要求的科学技术体系,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供强有的科技支撑,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科技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不断开创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