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治风沙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笔者日前从门头沟区获悉,该区2014年至2015年度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人工种草建设项目农业部分建设任务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9月迎接市相关部门验收。据悉,期间该区已完成2000亩黄芩、蜀葵、板蓝根的种植,该项目的实施完成进一步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门头沟区2014年度和2015年度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人工种草建设项目农业部分总投资共100万元,由国家和市财政共同投资。门头沟区农业部门与潭柘寺、斋堂、妙峰山、清水、王平5个相关镇分别签定了责任书,把任务落实到了镇村,建立种植档案卡。
据介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种黄芩具有防风固土作用,有效降低农田裸露,有利于水土保持,减少冬春两季风沙危害。黄芩春天种植,秋天就可以收获鲜茎叶,当年可见经济效益。目前,两年生黄芩每亩可采收鲜茎叶500公斤左右,亩效益最高可达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