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电商别成了“搅局者”
8月11日,京东商城宣布农资频道上线,强势介入中国农资产品流通,在农资电商领域投下重磅炸弹。但是京东的电商模式真的适合农资产品吗?农民真的需要电商吗?农化企业做电商最大的困难在物流,通过电商最想解决的问题是赊销,但农民真正需要的却是服务。
诚然,京东通过其强大的物流系统解决了农资产品配送难的问题,但也带来了农资人谈之色变的“赊销”问题,引入了“京东白条”。“京东白条”主要内容是消费者在京东购物便可申请最高1.5万元的个人贷款支付,并在3~12个月内分期还款。这次京东主动提出可以“打白条”,对资金相对薄弱的农化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笔者认为,京东电商在其他领域无疑是成功的,但这次靠“白条”来参与农资领域的竞争会不会导致当前混乱的农资市场更乱?不但没让电商优势最大化,反而搅了农资市场的局?
笔者在同农民交流过程中发现,农民最相信当地的零售商,对其依赖程度很高,因为零售商能给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而这些都是京东电商难以满足的。尽管京东计划建立县级服务站,再招募乡村推广员出售产品,以图达到服务的目的,但这样一来反而增加了农资产品的销售环节,与最初缩短环节、让利农民的想法背道而驰。这样的推广模式即使成功了,那么最终产品到农户手中价格会降低吗?还有,一旦发生药害,农民应该找谁理赔?很多电商平台都是围绕产品营销打造,很难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这是电商的一处“软肋”。
农资电商从2013年开始兴起,到2015年年中,已有多家企业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电商平台。从当前看,各个平台都不断宣称自己每天的成交量有多大,可没有一个电商平台将农化服务放在首位。近日笔者在山东等地走访时发现:大部分农民根本不知道电商是什么,只有一部分农民从“墙上”见过京东和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很多农民依旧使用非智能手机,而家里的电脑也很少使用。可以说,电商还没有真正进入农民的生活,现在来谈农资电商有多美好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