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这盘棋
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一副“大棋盘”。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内,农业是关键产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彻底扭转原有“各自为政”的农业发展态势,统筹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利用相互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区农业独特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既能保障京津冀都市群日益增加的生态农产品需求,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样化需求,又能大幅增加京津冀地区农民收入,为京津冀农村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具备良好的现实条件,从要素禀赋看,京、津两城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要素相对密集,而河北省各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相对充裕,且各自在其资源禀赋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农业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交换各类生产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可打造更多类型的新业态,在发展中将为三地居民带来更大的福利和产业利益;从产业布局看,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京津冀各大市域以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形成不同的增长极,点与点之间由于经济联系的加强,形成轴线,由点到轴,由轴带面,可在整合全区域资源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共生的农业产业体系。
而下好这盘“大棋”事关京津冀一体化和京津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要确保每一颗“棋子”服务于核心目标,则需要从京津冀地区发展战略着眼,从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最迫切的协同点着手,率先实现四大突破,进而带动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全面推进。
首先,要实现农业发展“多规合一”新突破。当前,京津冀三区农业规划中,存在严重的重叠现象,几乎各个区都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发展轴带”,这种农业空间规划布局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因此,京津冀三区要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统一指导下,编制契合本区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同时要建立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与三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其他涉农规划的有序衔接。
其次,要实现休闲农业旅游协同发展新突破。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北京地区居民对周边休闲农业旅游的需求日趋旺盛,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山、水、河、湖、海、湿地齐全,河北省地貌多样,农业生产类型多样,乡村民俗风情多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目前旅游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京津地区市民多样化需求。因此,京津冀三区休闲农业旅游区应重点把握京津地区市民需求,统筹布局,特色布点,错位发展,推行“一区一品”、“一园一景”,逐步完善休闲农业旅游管理制度,实现京津冀区域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
再次,要实现“菜篮子”工程建设协同发展新突破。京津地区在耕地资源约束下,每年有约70%的菜篮子产品缺口,农产品价格也因此而居高不下,今年3月份北京“菜篮子”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4.77%。然而,河北省则在耕地资源方面优势明显,集中了高原、山区、平原等七大地貌,农产品丰富多样,但每年对北京的供给却不到25%,且农产品“卖难”还时有发生,“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京津地区可在周边河北地区指定若干大规模菜篮子产地,指定菜篮子产品,推进菜篮子产地“大型化”,并对指定产地的重点且易波动的菜篮子产品采取“市场+补贴”方式,设定价格波动区间。当市场价格跌破区间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补贴要与基地生产常年供应量挂钩,并保证优先供应北京市场。同时,依托产地建立“菜篮子”产品储备基地,当价格上涨时,紧急调配耐储存的“菜篮子”产品投放到市场来稳定价格和保障供给。
最后,要实现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建设协同发展新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针对河北地区农业生产率相对较低的现状,河北省各级政府、园区、企业可依托相关项目平台,结合河北农业需求导向,与京津地区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创新供给,加快成果转化落地,进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支撑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调结构、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