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县搞园区化种植 红薯变成致富“金疙瘩”
长城网承德2012年7月29日电(石峥 李海艳 王玉敏)仲夏时节,走进平泉县南五十家子镇杨杖子村,最抢眼的就是那漫山遍野绿油油的红薯田。村民耿大娘正在薯地里边清理杂草边将薯秧来回翻转。耿大娘说,这叫“倒秧”,封垄后的薯秧得经常来回的翻,不让秧上的须根长进土里和红薯争养份,那样长出来的红薯才能又大又有营养。
杨杖子村地处瀑河沿岸,耕地多为沙壤土,土壤透气性好且矿物质含量多,产出的红薯表皮光滑,颜色鲜艳,营养丰富口感好,是当地有名的“红薯村”。每年到了红薯收获时期,来村里买薯的客商络驿不绝,有自家吃的,有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的,红薯供不应求。
村民杜志民、杜志勇哥俩从2002年开始种红薯,是村里最早种红薯的农户。那时种一亩地红薯能收入1600元,是大田玉米的两倍多,尝到甜头后,他们逐年扩大规模,从最初在自家土地上种发展到后来租邻村土地种,红薯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让他们翻盖了新房,买了农用车,冰箱,彩电,摩托车,而且还有了数目不小的存款。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种红薯的农户越来越多,种植模式也由分散种植向园区化发展,红薯成了全村百姓发家致富的“金疙瘩”。 2012年,杨杖子村红薯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按保守每亩收入4000元算,预计可实现经济效益800万元,人均增收600多元。
在杨杖子村红薯实现规模发展过程中,南五十家子镇积极出台扶持政策,比如按亩数给予资金补助,免费打井配套,组织村里成立合作社,对薯秧购进、种植技术、市场销售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薯农标准化生产意识。2011年杨杖子红薯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杨杖子”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销售价格也每斤比原来高出了一元左右。品质优良的还装成十斤一箱的小包装,走进北京大超市。
“下一步我们在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将重点研究引进红薯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红薯附加值,让老百姓挣到更多的钱。”杨杖子村主任归成向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