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民:梦想在农村 创业天地宽
“咱的梦想是在农村。”说完这句话,山西农业大学大二学生江利斌微抬着头,满脸阳光。在他看来,上大学不是为了跳出农门,而是回乡创业。“为什么非要去大城市挤,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咱怕啥?何况手里还有技术。”
尽管刚上大二,江利斌已经初步掌握了温室平菇的生产技术。上课之余,他经常会到学校后面的一座温室大棚去实习。大棚的主人叫黄超,是江利斌心中的偶像。1985年出生的黄超,是山西农业大学2008年毕业生。
一手老茧、一身沾满泥土的衣服,乍一看,很难相信眼前的年轻农民是位毕业不满4年的大学生。自我介绍时,黄超喜欢称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
在学校资助下,黄超大三时用砖头、泥土、树枝、草帘和塑料布建起了一座简易大棚。“别看大棚简陋,该有的技术都有,一年能有7万多元的纯收入。”不过,黄超说,这些收入他都“让利”给了来这里实习的学弟学妹。“这里是我的‘示范基地’和‘根据地’,只要不赔钱就行。”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山西多家现代农业企业的技术顾问,去年赚了15万,今年的收入估计在25万左右。
对于社会上的不理解,黄超并不在意。“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大学生在市场信息、进货渠道和经营思维上更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他举了一个例子,生产平菇的原料是通过网络从新疆买来的,与本地价格相比,一车原料省了2万元,但农村的老百姓明知便宜也不敢这么做,怕上当。
黄超很庆幸,自己是率先“吃螃蟹”的人。可他发现,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太少了,现代农业的市场还不够大。不过,令他高兴的是,在“示范基地”带动下,来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从最初的100人,增加到今年的500人。
“大学生一方面就业率不理想,一方面眼高手低,不如多学点实用技术,也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大二学生李良说。
“作为学校,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创业门槛低、风险小,只要学到真本事,有创业意识、吃苦精神,就容易获得成功。”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石扬令说。
现在,黄超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农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把更多的农产品纳入他的“示范基地”,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但仅凭自己难以办到,他希望更多的力量能够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