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丰林业局推进旱改水走出致富“稻路”
九月的双丰,碧绿的田野透出金秋的色彩,一片片灌浆结实泛黄的稻穗,微风过后飘来阵阵稻花的馨香。
双丰林业局曙光林场青松岭农技合作社的理事孙长林,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稻田地里巡视一圈。看到记者来访,他熟练地撸出几粒水稻,放在手心看看,乐呵呵地说:“这季节的水稻正在灌浆,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说起种地的事,他打开了话匣子:“去年我种植的那几垧玉米虽然丰收了,可是市场的价不行,差点没赔了。开春我马上改了7垧多的水田。现在种水稻1垧地能挣1万多元。林业局的惠民政策非常到位,电线架到了地头,农用电每度是0.47元,比民用电还便宜4分钱。有合作社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到时候收购水稻的大车就在地头等着,不发财都不行啊!”老孙边说着边指着远处的那片玉米地:“秋后那片玉米地也要改成水田,你们看电线都架好了,合作社里很多务农职工都尝到了种植水稻的甜头,现在大家旱改水的热情可高了。”
双丰农科所的所长迟彦君说:“习总书记讲‘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为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去年沈阳瑞德投资有限公司就是看中了双丰绿色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的黑土地,和林业局签订《芗禾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投资了1.05亿元,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建设水稻良种培育、有机水稻种植、精米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等项目。培育的‘森林绿色有机水稻’今年试种了200多亩,长势喜人。2018年达产后可生产森林绿色有机大米5000万斤,产值能达到5亿元。农户们都能分享到绿色有机水稻的收益,多挣钱谁家不高兴啊。”
双丰林业局是伊春林区重要的商品粮和特色经济发展基地。拥有16.3万亩的耕地资源,平均开发使用仅在20年左右,土质肥沃、没有污染的安邦河滋润灌溉着上万顷良田,为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提供了天然保证。林业局先后邀请国内的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卫茂农业区处在山区边缘,易受水害,林业局就积极探索“以稻治涝”、“以稻治旱”的农业生产之路,大面积推进旱改水。实施安邦河防洪工程,总投资2502万元,建设堤防9.81公里、涵闸一座。投资300万元修复向阳山灌区等水毁工程。改善和增加灌区规模达到0.15万亩,涝区规模为2.93万亩。为增加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先后投资3700多万元,打238眼灌溉井,架设37.7公里输变电线路,建59座桥涵,维修35.6公里农田路,挖37公里排水沟渠,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格局。
据多种经营局的负责人介绍,去年林业局又先后投资200万元在农科所新建1处300平方米的水稻智能催芽温室,每批次可处理水稻种子80吨,基本上满足了务农职工水稻催芽的需求。投资170万元新建钢质水稻育苗大棚100栋。现在双丰局的水稻生产已经实现了催芽智能化、育苗大棚化、品质优质化、全程机械化、管理精细化的生产标准。目前,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6.2万亩,产量可达3.41万吨,按照去年的水稻市场价格计算产值可达9889万元。白宝俊 记者 仉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