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致富新绛县“一村一品”挑起农民增收致富大梁

新绛县“一村一品”挑起农民增收致富大梁

发布时间:02-10 01:48分类:农业致富

春寒料峭,挡不住新绛县农民致富的步伐。

你看,广袤的田野一片片银白色的大棚里,农民们正把一筐筐新鲜蔬菜装上车;你听,西庄村敲击石材的响声,水西村制作家具的电锯声,宁家坡村蛋鸡的“咕咕”声……你分明能感受到“一村一品”给新绛县农村带来的勃勃生机,给农民带来的殷实生活。

品类众多,变革传统思维定式

新绛历史上曾是晋南地区的“水旱码头”,享有“七十二行城”美誉,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以及刺绣、剪纸、皮影、木雕、石雕、云雕、漆器、木版年画、绛州鼓乐等各类工艺品和民间绝活均出自这里,最兴盛时期,达到25大类1800种。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手工业的传承,让新绛县民间手工艺非比寻常,万安的钻石、水西的家具、西庄的石雕材等专业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新绛人种菜也是历史传承。据《齐民要术》记载,该县蔬菜种植的传统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近年来,该县迅速发展起来的设施大棚,不仅让农民变得四季都有活干,而且所有的大棚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达到10万元。蔬菜种植成了新绛农民致富的新亮点,有60%以上农民从事蔬菜生产,蔬菜面积达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3万亩,年产值达13.5亿元,人均收入达3866元,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新绛县发展 “一村一品”,缺的不是产品。

去年,当新绛县响亮提出到2013年经济翻一番、到2015年经济翻两番的目标时,立即把破解农民收入翻番难题的突破口,确定在“一村一品”上。他们将“品”字定位于农民的产品,宜种则种、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变“绝活”为商品,变“特色”为品牌,以实现“一村一品”从现代农业到传统手工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拓展。

新绛县委书记邓雁平告诉记者:“我们针对新绛实际,出台优惠政策,把已形成‘一县一业’的蔬菜业进行提档升级,把水西村家具、西庄村石雕等传统手工业以及澄泥砚、云雕等传统工艺带进农民创业园区,做大规模,做精品牌,把‘品’字打造成一个个转型跨越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点。”

巧寻支点,用杠杆撬起大产业

一条贯通8个乡镇的蔬菜绿色通道连接起产地与市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10个各具特色的钻石、家具等农民创业园,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客商;4辆科技服务“大篷车”穿梭在田间地头;380个专业合作社把农户联合起来、抱团争夺市场“话语权”……

政府的市场化引导和服务,带动着 “一村一品”如陀螺般越转越快,“逼”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这个“逼”,实际是撬动。他们把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关乎“一村一品”发展的关键作为“支点”,进行政策扶持,撬动起一个个产业升级,实现了优势产品规模、质量、品牌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蔬菜大棚发展需要整合土地,建设农民创业园区需要整合土地,面对土地经营权分散与规模发展的矛盾,县上不仅建起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和行政村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几年来,依法合理流转土地11.2万亩,占全县承包耕地面积的21.5%,有效破解了土地零碎这一发展“一村一品”的障碍性因素。

资金又是一个瓶颈。县财政今年专门拿出600万元,对“一村一品”中的优势项目,进行启动扶持或发展补贴;启动了投资6000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建设项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养殖小区按规模分别给予5万元至10万元的奖励;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创建自己的品牌,对创建一个国家级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对创建一个省级著名商标的奖励5万元;搭建起银农合作平台,通过“农户联保”,信用社先后为全县设施农业争取贷款3.8亿元。

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是一个关键。县上通过连续举办农民科技节、科技服务“大篷车”下乡等举措,全面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

新绛县成立了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建立了物资供应、种苗供应、技术培训、质量监管和销售服务“五统一”服务体系,引进并示范推广了番茄、彩椒等42个新品种,引进二氧化碳气肥、黄板诱杀等10余项新技术。他们还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农残检测中心,实现了产地到餐桌全程无害化控制和产品追溯,提升了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对传统手工业和文化产业,新绛县也是精心培育。县上建起了鼓乐艺术中心,投资1500余万元,打造了精品鼓乐剧《杨门女将》,提升市场影响力;规划起了绛州文化园,大力扶持木版年画、宫灯、云雕等特色产业。对剪纸、皮影等市场弱势行业,则由县财政每年列出专项经费予以保护性购买。

380个专业合作社把农户联合起来,全县采取“公司 园区 合作社农户”的对接形式,不断拓展产品市场。绛州绿、亿家康面业、冠臻淀粉等一批涉农龙头企业,以及家具生产、石雕加工、钻石加工等各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规模,形成了品牌,目前,全县已注册商标215件。一个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正源源不断地涌向全国各地。

如今,尝到甜头的群众规模化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设施蔬菜以每年一万亩速度增加。全县的沙发制作、云雕漆器、石雕石材和机械加工等传统行业迅速得到恢复发展,从业人员达到5万多人,传统手工年产值就可达30亿元。

规模发展,让 “新绛制造”品牌更靓

宁家坡,一个坐落在吕梁山南麓的小村落。沿着盘山路蜿蜒而上,一入村,耳中便传来了阵阵鸡鸣声。难以想象,昔日贫瘠的山村,家家养鸡,40余户人家靠年存栏20万只鸡过上甜蜜日子。

同样还有峨眉岭下世代缺水、多为沟坡地的北池村,全村通过发展中药材,也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致富之路。当记者步入村内的一处场院时,眼前一排排木架子上挂满了串串金黄色的瓜娄,齐整整地排列了约100来个平方,煞是好看。“这些风干后大概能卖20万元!”村民孙宝虎说:“现在全村地都种药材,每亩比原来种农作物增收10倍以上。”

如今,像北池、宁家坡这样的村庄在新绛已是星罗棋布,既有庞大的“一县一业”蔬菜产业,也有“一乡一业”或“多村一业”,如南岭北山的万亩核桃林,万安的油桃,阳王的中药材等,还有古交新兴生态牧业、阳王牧旺达等一批存栏1000头以上的高标准规模养殖区和养殖村。绛州鼓乐、仿古汉陶、戏曲剪纸、农家刺绣和走兽花馍等文化产业也已成为新亮点。番茄村、茄子村、油桃村、药材村、馒头村、养殖村、石头村……“一村一品”已在新绛遍地开花、处处结果,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专业,人人有事干”的农村新格局。到目前,全县已形成8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2个,省级专业村12个,从业人员达到14.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新绛农民日子怎么样,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到去年底,28万新绛县农民,在农村信用社存款就达到22亿元。

新绛县“一村一品”有多少?在去年底召开的新绛县首届“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上,1000余种新绛各地“本土制造”的展品琳琅满目,这些包装精美的蔬菜、绚丽别致的花馍、美轮美奂的宫雕、厚重逼真的仿古汉陶以及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吸引订单纷至沓来,仅展交会几天时间现场交易额达1亿元。

新绛县县长田艺彬在展示交流会为全县农民描绘一个崭新蓝图:下一步要把全县“一村一品”凝聚成响亮的品牌,不仅要建起集文化产业园、传统文化教育园、绛帖园、演艺园等为一体的绛州文化产业园,还要建起华北义乌小商品集散地,华北小杂粮集散地、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集散地,让新绛的特色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松辽流域多条河流超警运行 孔雀养殖前景好 技术准备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