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保洁员:既扫净了“水路”,又扫出了“脱贫路” 发布时间:02-16 01:49分类:农业致富 新华社南昌2月8日电(记者 胡锦武)正月十一,初春的细雨打在脸上,冰冷刺骨。56岁的刘发祥像往常一样,在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上忙碌开来:打捞河面垃圾、清理水葫芦、巡查河道环保情况…… “过去起早摸黑打鱼,一天顶多就挣个100块钱,现在到江上‘扫’一天‘水路’能拿200块!”昔日的渔民刘发祥一边用网兜娴熟地清捞着河湾处的水葫芦,一边乐呵呵跟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刘发祥是江西鹰潭市信江新区夏埠乡滩上刘家村村民,和村里许多人一样,世代傍水而居打鱼为生。随着当地启动城市新区建设,村里几百号人都住进了政府统一规划的自建安置房,成为“新市民”。 虽然住进了宽敞的4层楼房,但远离江边,让刘家村的不少村民们失去了生计。“当年盖完房子,补偿款已所剩无几,后面的生活也没了着落。”61岁的村民刘方茂说,因为没有打鱼种田以外的其他生存技能,家里经济状况也日渐窘困。 直到村里“能人”刘樟良的出现,才让刘发祥、刘方茂等20多名生计无着落的村民找到了新的“财路”。 几年前,办了十多年采砂场的刘樟良在采砂业整顿大环境下转行,干起了“扫水路”的行当,那些过去靠水吃水的渔民成了刘樟良眼中难得的“资源”。“在江面上作业必须水域熟、水性好。”刘樟良说,在别人看来,这些老渔民毫无用处,对我来说,他们却是“宝”。 “以前采砂虽然办了合法手续,但毕竟是破坏环境,现在干的是保护环境的事,算是在‘赎过’吧。”刘樟良告诉记者,他过去几年先是跟鹰潭市水利局签订协议,由政府出资,他负责组织人员清理信江鹰潭段的江面。 2015年底,江西全面实施河长制,将是否实现河畅水清作为重要的考核问责依据,鹰潭市也随即组建了河湖管理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并由支队购买社会服务维护河湖环境。抓住这一时机,刘樟良成立了一家环保公司,与多家公司竞争政府“扫水路”这一“环保项目”,并于2016年成功中标。 “参与‘扫水路’,每年的收入能有2万元左右,生计不用愁了。”刘发祥说,祖上世代靠着信江生存,现在每天看护好这条“母亲河”,也算是对它的一点回报吧。 由于从爷爷辈开始就在信江上走水运谋生,在船上出生的刘方茂对信江更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把江面打扫干净了,心里也更舒坦了。”刘方茂说,没想到自己与信江最后还能以这种“互利”的方式依存下去。 “既扫了‘水路’,又为困难群众找到了‘脱贫路’,两全其美,何乐不为?”鹰潭市河湖管理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桂斌认为,随着日益严厉的环保政策推行,采砂、打鱼都受到严格控制,让采砂者变为环保者,让打鱼人变成护河人,也是“扫水路”更大的意义。(完) 成安改建吸收农资加盟连锁店300个年销售逾亿 柴胡植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