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常见病及其医治
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泥鳅养殖的病害预防工作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 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阳、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② 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③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 %~3 %的食盐水浸浴5~10 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④ 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 尾/平方米,体长在5 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⑤ 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⑥ 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 2 )疾病防治
① 水霉病 泥鳅苗孵化中遇有低温和阴雨天易发此病,可用1微升/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进行预防和治疗。受伤的泥鳅也易染此病,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可用2 %~3 %食盐水浸洗5 ~ 10 分钟防治。
② 腐鳍病 症状是背鳍附近肌肉腐烂,严重时背鳍脱落,鳅体内侧浮肿,并有红斑。防治可用每毫升含30 ~40 微克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氯霉素溶液浸洗8 ~10 分钟。
③ 寄生虫病 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可在池内泼洒0.7 微升/升硫酸铜杀灭车轮虫和舌杯虫,泼洒0.5 微升/升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
④ 生物敌害 泥鳅的生物敌害较多,蛇、鸟、鸭等都吞食泥鳅,均应予预防。孵化期间蛙类、夹子虫、水蜈蚣吞食和夹死泥鳅苗,影响育成率,可将蛙捕移于其他地方,用95 %晶体敌百虫5 微升/升全地泼洒,也可用煤油灯诱捕夹子虫和水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