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扶贫”唱新篇 发布时间:03-14 00:08分类:农业致富 本报记者李纯 发展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主力”作用越来越凸显。产业建立起来了,怎样让贫困农民在其中分享最大的收益,是扶贫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河北威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资产收益扶贫试点。“中央推进精准扶贫,明确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我们与蛋鸡企业德青源公司实施‘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希望在这方面能进行一些有益探索。”威县副县长董占坤说。 这个“金鸡扶贫”项目,由威县政府流转出540亩农业设施用地,并筹资2.5亿元(其中整合涉农财政资金1.25亿元、农发行贷款1.25亿元)用于场平土建和设备设施;德青源公司投资1.25亿元,用于生物资产和流动资金,最终将建成年饲养蛋鸡240万只、产蛋5.5亿枚的现代化蛋鸡场。该项目由德清源租赁运营,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向威县支付租金,即每年2500万元,15年共支付3.75亿元。合同期满后,德清源按照项目净残值一次性回购所有资产。 “与以往不同的是,项目租金扣除还本付息和纳税后的部分全部用于精准扶贫,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变成贫困户股份。”威县扶贫办主任刘宝华介绍说,固献乡、第什营镇、枣元乡和梨园屯镇的4424名贫困农民,每人配股4680元,每人每年可分红1000元;48个重点贫困村,每村每年分红10万元,各村用这笔钱共设立288个村内公益岗位,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我们园区提供800个就业岗位,其中低技能岗位有150个,定向接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河北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备经理郑龙辉说,而且贫困人口入股的合作社还可以整体参与德青源的养殖项目,德青源每年向合作社提供2000万元的定向劳务采购订单,这将进一步帮助贫困农户增收。 固献乡沙河王庄村农民于华章因病致贫,村里想了不少脱贫办法,但总是救一时救不了长久,扶贫资金发到手,没多久就花光了。签订《分红协议书》后,于华章心里踏实了:“咱现在有股份,每年都有分红,至少能拿到1000块钱,收益超过20%。” 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说,资产收益扶贫是股份合作扶贫的创新模式,把资金变资产,让懂市场会经营的龙头企业去发挥资产的最大价值。“金鸡扶贫”项目好在四个方面。一是采用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置,充分调动了政、企、农三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将传统农业提升到蛋鸡养殖、蛋品加工、物流和电商等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的现代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通过实施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养鸡,将资源条件不足的贫困地区打造成了生态鸡蛋供应基地。四是将农村的畜禽粪便、秸秆两大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既解决了传统养殖场难以克服的面源污染问题,也带动了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目前,威县已将德青源“金鸡扶贫”模式复制到肉鸡、奶牛、梨果、生物肥等4个项目,推动实现贫困人口产业精准扶贫全覆盖。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协调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下,德青源公司已与河北、西藏、河南、贵州、安徽、山西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个贫困县达成合作协议。目前已有两个县的项目建成投入运营,5个县的项目已开工,8个县的项目正开展前期准备。 信息化服务让农民“耳聪目明” 农业部部署雨雪大风降温天气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