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致富扎根花生地 致富一方人

扎根花生地 致富一方人

发布时间:09-04 01:10分类:农业致富
  本报记者于险峰 张仁军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花生产业的发展,全省以花生为主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计划发展到1000万亩。辽宁省农科院院长隋国民说:“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全省花生年均种植面积519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8%左右,花生已成为辽宁第三大农作物。而且辽宁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的花生具有口感好、品质优、黄曲霉毒素含量极低等特点,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

  成立于1963年的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持续开展花生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为辽宁花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辽宁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成立,与省风沙所一个单位两块牌子。

  截至目前,辽宁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选育阜花系列新品种24个,特别是近十年来,以“阜花12号”为代表的阜花系列花生新品种占辽宁省花生播种面积40%以上,主推品种5个、技术7项,在全省花生产区每年设立示范区面积5000余亩,单产比当地平均水平增产15%以上,每年培训农业技术骨干和农民千余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引进花生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了花生品种更替和大面积机械化种植,提高了单产,改善了花生品质,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工作量,增加了农民收益

  7月14日,在阜蒙县扎兰营子镇哈达村李志文家的花生地里,记者看到覆盖的地膜上露出大小不一的窟窿眼儿,原来这是一种可以降解的地膜,在花生种植时可以保温保墒,两个月后可以自己降解到地里,在没完全降解时碰到下雨,雨水还可以通过窟窿滴到地下。

  “今年天旱缺雨,种花生时是浇水种的。这个地膜保墒好还能降解,浇一次水能多保20多天,用普通地膜的话回收时还需花费人工。我这片示范田里的花生比屯里其他人家长得好,屯里人上山经过我这儿都要看一看。”李志文拔出一棵花生秧给记者看,花生果已基本长大成形,比他家种得早的果实还没有他家的大。

  2017年辽宁省农业开发重点项目“油料作物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的主持人、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新,多年来一直分管所里的开发推广工作,她带领花生栽培推广团队,足迹遍布全省花生主产区。她向记者介绍说,可降解地膜是他们经过3年的试验后重点示范推广的新技术之一,可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白色污染,与普通PE膜一样具有提墒、抗旱、保温、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回收残膜的投入,应用前景广阔。

  王海新主持的这个项目在全省花生主产区开展优质花生新品种引进与示范,今年在昌图县三江口镇海丰村示范500亩,主要推广“阜花17号”“阜花23号”“唐8252”等新品种与大垄三行种植技术。

  海丰村党支部书记于永平告诉记者:“我们去年在大王村看到了,大垄三行确实增产。正常花生种植一亩地1.5万多株,大垄三行要增加一两千株,增加了种植有效密度,产量能增加30%。还应用了微喷技术,提高了水温,原来是喷灌,花生不能用凉水浇,影响生长。花生所在我们当地还推广了俗称‘狗咬纹’的种植方法,就是在垅上双行交错种植,合理利用空间,一亩地能增产20%。”

  加强花生生产的组织工作,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种植,通过扶持相关企业和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把分散的花生种植户组织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

  2014年,在实施辽宁省农科院与沈阳市的科技共建项目时,花生所的专家团队深入到康平县花生重点产区的7个乡镇,进村入户全面了解情况,发现全县花生种植面积30万亩,平均亩产在400斤左右徘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品种老化和混杂退化严重。

  花生所专家团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决定从品种的选择、种植密度、栽培形式、种植方法、施肥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入手来提升种植水平。当年在北四家子乡三合堡村示范种植350亩,共引进花生新品种15个,经试验比较,筛选出“康花1号”“阜花12号”“中花16号”“冀花7号”“泉花557”“康选黑花生”等6个新品种。

  2016年,花生所又在康平县实施“花生新品种‘康花1号’良种繁育及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科技共建项目,海洲乡王权村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通过试验展示,带动全乡辐射全县,推动康平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

  康平县兴果花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季秀丽告诉记者:“花生所帮我们重点引进推广了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10余个,试验示范推广大垄三行、液态膜覆盖、缩垄增密及花生玉米间作等先进栽培技术5项,使全乡花生平均亩增产50余公斤,亩增效400余元。”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花生所重点扶持了两个花生合作社,分别是康平县兴果花生专业合作社与金海花生专业合作社,为其提供优良品种及特色花生种,包括黑花生、白花生、红花生、紫花生等,并提供技术服务。

  王海新向记者介绍说,他们还重点扶持了黑山县、阜蒙县、彰武县、兴城市等花生主产区的相关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帮助合作社抓好规范化建设,向入社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农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项目,直接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这也直接推动了花生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如同花生果实一样,辽宁省农科院花生所的专家与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埋头苦干,为各地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对花生生产合作社成员和基地的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用科技创新推动辽宁花生产业发展

  “于老师,你看我这地咋样?”兴城市沙后所镇前王村的花生种植户唐保成问花生所的老专家于洪波。记者看到唐保成家地里花生长得很好,也没有像临近地块有病虫害,但于洪波一眼就看出了毛病:“这块地瞅着长得很旺盛,但是营养不均衡,得打药控旺。”

  即将退休的于洪波还长年坚持在各地花生地里奔波,对年轻的技术员进行传帮带,比如他培养的技术员史普想已能独立主持项目,向花生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近年来,于洪波带领花生科研团队与兴城市科技局一起致力于将兴城市的花生产业做大、做强,搞好花生的规模化生产,提高花生的产品品质和产量。现在兴城市的花生品种比以前的老品种单产提高10%以上,而且品质也有提高。

  “花生所的蔡立夫老师几天就来一趟,经常是自己开车过来。帮我们选择好品种,在种地时教我们应用有机肥、牛粪,解决重茬的问题。”阜蒙县扎兰营子镇哈达村的张庆新对记者说。通向哈达村的道路并不好走,有很长的一段几乎说不上是路,上面就是一层碎石子,出了阜蒙县城后一路颠簸才能到村里。

  花生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阜新综合试验站和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花生科研工作站工作。2016年9月,辽宁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又在阜新市成立。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平台,花生所深入开展花生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研究,采用育种新技术,培育适合本地区的高产、高油酸、抗逆的花生新品种,同时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工作。

  辽宁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所长于国庆说:“花生所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将推进我省花生科研协同创新,实现全国花生主产区与重点区域资源、技术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辽宁花生科研水平,更好地为全国花生生产服务。”

金福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 解决农业突出问题,种业须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