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南县:希望的田野黄梨香
晚秋黄梨 硕果累累
金秋十月,记者走进阜南县苗集镇晚秋黄梨种植基地,只见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望着即将上市的黄梨,兴农果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苗少金喜上眉梢,不住地向记者夸道:“是流转土地,成就了我们规模化种植。”
“我们这个果树专业合作社是2006年成立的,第一年只是试种5亩晚秋黄梨,随后通过流转土地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万多亩。现在,4年生以上梨树亩产可达万斤,亩均纯收入万元以上。”苗少金说。阜南县是黄淮平原上的典型农业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老年人力所不及,难以照顾好承包地。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地成为农家“鸡肋”。“一家一户的承包地,由于分散经营,严重影响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农业的商品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苗集镇负责人王松涛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一部分种田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急需通过土地流转,将那些不愿自己耕种的农户手中承包地的使用权转移到自己手中,以实现规模经营的目标。
“土地的合理流转也大大提高了流出方的收益。”阜南县农委负责人丁超介绍说,目前,该县流出方地租一般每亩七八百元,比原先自己种植提高了很多;有的流出户还为流入户打工,亩均收益又可增加500元以上;外出务工者不需要回乡种收,又能节约不小的开支。
种养结合 收入翻番
走在阜南的乡村,看着一片片绿色的田野,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勃勃生机。
“今年转包了多少亩?”成了人们一个热腾腾的话题,很多人见面就问:“你家土地流转了吗?”阜南县农委负责人丁超说:“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鼓励下,目前,大部分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转包、租赁等形式,都集约到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的土地规模。”
在土地流转中,大户带动效应明显。在公桥乡阮城村,我们见到村支部书记代学华,他正带领村民在流转的土地上铺设大棚种植草莓。去年他们规模种植草莓400余亩,获得成功,亩均效益逾1万元,今年他们准备大干一场。
新村镇农民赵怀彬指着他注册的“赵氏麒麟”牌商标甚为兴奋:以前小规模种植西瓜时从未想过注册商标,通过土地流转上了规模,咱这西瓜也有了自己的品牌,销售价格上去了,顾客购买也更放心了。赵怀彬今年租赁土地200多亩种植大棚西瓜,通过科学种植,每亩西瓜产量达16000斤,今年仅一茬西瓜亩均纯利润就达1万元以上。
此外,政策引导下,民间资本大量流入,进一步盘活了资源。在郜台板鸭厂,记者看到,通过租赁低洼地、鱼塘养殖肉鸭,带动了100户多户农民养殖鸭鹅。鹿城镇工商业主赵连同也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在苗集镇租赁120亩土地种植晚秋黄梨,并在树下套种西瓜和萝卜,第一年亩均纯收益就达4000多元。来自浙江湖州的老板沈永明去年租赁30亩土地种植杭白菊,今年又在于集乡租赁1500亩土地,沿大清沟两岸种植果树和杭白菊,亩均效益5000多元,邻近农民参与管理、采摘菊花,人均年收入也达2000元以上。
激励扶持 天地更宽
在王堰镇,记者看到种植大户王彪正在观察麦苗长势。
去年,王彪利用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每亩600元承租3900亩土地,引进“红缨子”高粱喜获收成312万斤,全部供给贵州茅台酒厂,除去成本净创利230万元。高粱收获后,王彪及时腾茬进行周麦26号良种繁育,扩大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年可创利240万元。
说到土地流转带来的收入,王彪激动地告诉记者:“我种了半辈子庄稼,以前只有几亩承包地,一年到头再辛苦也挣不了多少钱,自己种地的本领也得不到发挥。自从实行了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后,天地越来越宽广了,党的政策真是及时雨啊!”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王彪得到了地方政府在资金、农机、水电、科技等多方面的支持。
“当然,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如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担心土地流转后会失去土地;承租户科学管理水平和对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以及市场、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困难,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的发展。
针对问题,阜南县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是明确权责,让农户吃上“定心丸”。制定土地流转实施细则和统一格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明确土地的用途、年限、租金及双方的权责关系等,必要的还依法办理公证。其次,给予扶持,让农户穿上“保险衣”。对流转土地100亩以上、流转期限3年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实力强、资信好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对流转面积达500亩以上,期限10年以上的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和农机补贴项目。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多措并举之下,阜南县土地流转经营蓬勃发展,涌现出家庭农场模式、入股经营模式、联户经营模式、订单生产模式、代耕代种模式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10家。合作社农户达46300户,占总农户的13%以上。今年以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和农户代销农产品12.6万吨,实现总收入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