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喜“柿”多
春风送暖,洮北区德顺蒙古乡城四家子村村民又忙碌起来。蔬菜大棚内,西红柿清香扑鼻而来,翠绿的柿子秧上,拳头大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似一个个红灯笼。农户崔惜连正将西红柿装箱,等超市来取货。“我们西红柿是纯绿色食品,自然熟,口感好。”崔惜连向记者介绍说。
“城四家子村是国家重点文物古城遗址的发现地,是德顺蒙古族乡一个较偏远的村,也是洮北区53个贫困村之一。这两年,城四家子村在洮北区委及各部门的关注及帮助下,抢机遇、找项目,经多方考察,确定了以发展棚膜经济助推脱贫攻坚的产业脱贫思路……”听着同行的村干部介绍情况,记者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生动的“脱贫攻坚”图景。他告诉记者,他们还将“采摘园+城四家子古城+辽金双塔+农家乐”作为主线,以旅游促经济、以经济促脱贫,一期工程投资近500万元,建设了占地21980平方米的10栋高标准双膜双被保温大棚,引进水肥循环系统,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果蔬。
“这里的西红柿口感特别好,像小时候吃过的味道。我约了好朋友一起来,一方面可以观赏古迹,另一方面还可以品尝绿色食品……”王女士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城四家子古城一日游的消息,就迫不及待约朋友来了回“周末一日游”。
城四家子村的贫困户大多为老弱病残人员,没有能力外出务工,而采摘园区正好利用村集体的土地,无需贫困户投资,吸纳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大棚从事轻体力劳动。由于城四家子村大棚内的西红柿为纯绿色食品,不打农药,不用早熟剂,一经成熟就被一抢而空,常供不应求。
行走在村路上,记者一行偶遇张女士,她也是赶周末领着孩子来这里玩,“既接触了大自然,又增长了很多田间知识,孩子到这里来,别提多开心了……”他们还通过微信、报纸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成功举办自驾游采摘活动,让城市里的孩子在采摘园摘新鲜的西红柿、参观古城双塔听故事、在村民家体验乡村生活。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实现收入近20万元。
想创新,就要突破传统种植方式。城四家子村以“互联网+农业+旅游”的模式,提倡抱团经营打响品牌,发展订单式农业。顾客下了订单再采摘,不仅保证了到手果蔬的新鲜,也减少了农户的损失,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不少没时间到现场采摘的顾客想买无公害西红柿,就通过电商平台、微信预订等方式订购,城四家子村利用快递送货到家。
“201年打算再建10栋高标准暖棚、25栋普通大棚,打造采摘—旅游—农家乐‘三点一线’特色休闲旅游品牌,让农民不仅脱贫,更要致富;增加圣女果、香瓜、黄瓜、苦瓜等采摘项目,扩规模,增品种,拓路径,让村民早日实现致富梦!”春风拂面,果蔬飘香,果蔬大棚的成功,让村党支部和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增强了脱贫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