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虾兵蟹将”繁荣共处
“你看这小龙虾,个头大,肉质好。”近日,南川区南城街道清泉社区,木渡河农业开发公司养殖基地里,胡夕牛抓起一只小龙虾对笔者说。
该养殖基地位于金佛山西坡石钟溪畔,群山环抱,池塘表面看起来平静无奇,但里面“潜伏”着无数的小龙虾和大闸蟹。
2014年,胡夕牛开始创业养殖小龙虾和大闸蟹,目前,养殖规模已达200余亩。
瞅着市场空白下手
胡夕牛是南川第一个养小龙虾的人。
在此之前,虽然小龙虾早已成为市民喜爱的一道美食,但南川小龙虾养殖是一片空白,市场基本没有形成,胡夕牛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胡夕牛到江浙一带养殖小龙虾的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回来以后,就利用自家田地及流转的土地,搞起了小龙虾养殖。
“一开始没什么养殖经验,第一批虾苗存活率大概只有10%左右。”他说,接着,当年的一场洪水又将剩下的虾苗冲走大半,让他的投资血本无归。
胡夕牛明白自己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他请来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开始放小龙虾、青虾等品种种苗。通过精心管理,到2015年7月中旬,小龙虾捕大留小开始陆续上市。由于基地水质环境较好,水草茂盛,加上实行“清水虾”养殖模式,增加了小龙虾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繁育空间和生长时间,保证了小龙虾的质量产量,市场反映良好。
“小龙虾病害少、生长速度快、市场价格高,有专家的支持,养殖技术有保障,现在我们通过小龙虾自然繁殖,适时引进新的虾苗,养殖规模逐步扩大。”胡夕牛说。
“傍”上专家混养虾蟹
“我们养的是大闸蟹,养蟹要精心,要坚持早晚巡塘,防止敌害,做好防逃等工作。”胡夕牛介绍,开展虾蟹混养,也源于与专家的合作。
2014年,胡夕牛在区农委的牵线搭桥下,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系合作,开展“虾蟹混养”的特色水产养殖。在该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基地从上海崇明岛养殖基地引进大闸蟹苗,在池塘进行首次投放,开展虾、蟹(混养)生态养殖试验。
混养模式养殖要点包括:池塘要求面积5亩以上100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经过滤注入水,用生石灰或茶饼等消毒。清明前每亩投放活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供虾蟹摄食和净化水质。
苗种放养在春季水温低时进行,每亩放养600只左右。
“你看,这些大闸蟹个头很大,肉质鲜美,很受客户欢迎。” 胡夕牛介绍,2015年,基地引进的虾、蟹(混养)生态养殖试验项目成功,入夏小龙虾产量就近万斤,大闸蟹在国庆前后上市,利润非常可观,在他的基地,在保证虾蟹规格大、品质好的前提下,可实现年利润100万元以上。
特色养殖+休闲旅游
“虾兵蟹将”养殖成功后,胡夕牛还利用基地在金佛山西坡入口的地理优势搞起了农家乐,由于有“虾兵蟹将”这一特色菜品的支撑,农家乐回头客较多,生意非常火爆。
每年的7到9月,是小龙虾市场需求旺季,也是吃虾的最佳时节,高峰期他们每天销售的小龙虾能达到几百上千斤。
“大闸蟹在自己的农家乐做来吃,二两左右的,20元一只;四两以上的,80元一只。10月是大闸蟹上市的高峰期,如果要批发,也是按个头大小来定价。”胡夕牛说。
“利用好大闸蟹、小龙虾、青虾等品种的不同成熟时间,打好餐饮这张牌,提高产业附加值。”胡夕牛告诉笔者,下一步,公司将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虾蟹养殖,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同时,他们的农家乐还在进一步打造观光垂钓等配套设施,把养殖业与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结合得更紧密。
文/通讯员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