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村当起“野猪倌儿”
他的激情曾在这里燃烧
今年54岁的翟保强生在天津,祖籍是武邑县审坡镇邱高寺院村。1976年,他作为知青回到家乡插队,当时就一个想法:好好干,争取早日调回天津。白天,他跟村民们一起下地抡锄头;晚上,就住在牛棚里看牲口,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并与村民们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遥想三年的生活,翟保强引以为豪:“当时我挣的工分比村里的庄稼把式都多!”
那时,22岁的翟保强满怀激情,一心想为村里多做点儿事。1978年,村里建起了硬脂酸厂。可那个年代,物资比较紧缺,村里人又缺少闯荡的勇气和门路,翟保强主动请缨担起了购买原材料的重担,他跑北京,跑天津,终于使厂子能正常运转了……
他深深眷恋着这片热土
转眼到了1979年2月,他调回了天津。虽然离开了家乡,但他深深地眷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每隔几年他就回来看看。2005年底,已退休的翟保强又回到家乡,发现许多人仍靠土里刨食过活,而且大都存在着不善谋事不敢干事的落后保守观念,但都渴望翻身致富,翟保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回到天津后,乡亲们期待的眼神时常萦绕在他的脑海。考虑到农村闲散地较多,国家又大力鼓励养殖业,他萌生了回村办养殖场的想法。可养啥合适呢?他上网查资料,托朋友找关系,到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走访……经过反复市场考察,翟保强最终决定回村搞野猪养殖。
建起老知青野猪养殖场
野猪是瘦肉型猪,一般6个半月至7个月出栏,尤其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的今天,市场行情特别看好,见效比较快。
2006年春天,翟保强带着50多万元的积蓄回了村,租了6亩地建起高标准的猪场,又从天津市畜牧研究所种猪场基地购进了50多头野仔猪,老知青野猪养殖场挂牌成立了!
他从一开始就坚持科学饲养,购买和查阅了相关书籍,遍访四方野猪养殖企业,咨询野猪养殖专家,很快掌握了种猪繁育、仔猪饲养、猪病防治等技术,不到一年,猪场就发展到170多头。
刚开始时,乡亲们像瞧稀罕一样观望着他的猪场,迟迟没人加入,但翟保强毫不气馁,他表示,放弃优越的生活回家乡就是要给乡亲们带个头,让他们彻底地改变不敢闯不敢干的落后观念,早日走上致富路。
他要让野猪拱开致富大门
从一建场,翟保强就把村里老弱病残招到场里工作,70岁的残疾人邱官洪乐不可支:“每月在这儿管吃住,还能挣五六百块钱呢。”而他回村创业、敢闯敢干的精神,也终于鼓起了村里人的热情和勇气。“不敢干怎么也出不了头!干!”今年8月,村民翟国华在翟保强支持下盖起了猪舍,翟保强义务传授养猪技艺,又挑了8头杂交猪仔送到翟国华的猪舍,翟保强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合作农户。在他带动下,两年来,已有十几个人受益。
如今,他喂养的野猪在北京、天津的超市和饭店供不应求。下一步,他打算开一个野猪林饭店,逐步建立“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到产销一条龙,切切实实让乡亲们受益。
到今年年底,翟保强的野猪存栏可达到200多头,明年力争突破600头。谈起野猪养殖的明天,翟保强,这位心系家乡的天津老知青充满了信心,他说,啥时候乡亲们能够通过养野猪都富起来了,他也就真的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