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致富“小野蒜”种出大效益

“小野蒜”种出大效益

发布时间:06-20 09:01分类:农业致富

  天刚亮,梨树县泉眼岭乡常青村农民李树文就走到院前的耕地里,一步一低头、两步一猫腰地手工除草。

  这地里种的啥,值得这么呵护?“都是2015年没起(收获)的‘大脑瓜儿’栽子,栽子一亩能种三亩地。一亩‘大脑瓜儿’能赚1万多(元)。”李树文看着眼前绿油油的一片小植物,乐得合不拢嘴。“早些年1斤3块多,这两年最少也得七八块钱。”原来,“大脑瓜儿”是他致富的“宝贝疙瘩”。

  常青村村支书董一武告诉记者,“大脑瓜儿”学名叫薤白,是一种可药用、可食用的小野蒜。“19年前,村民在地里挖了野生的薤白,拿到县里集市上卖,发现能卖上价,就试着移栽。”通过年复一年的摸索,常青村掌握了薤白的栽培技术。“别看这小东西不大,但挺娇贵。同一块耕地只能种两年,第三年必须换地栽。现在,每公顷产量超过2万斤。”

  董玉民是常青村知名的蔬菜经纪人,客户遍及东北三省。但每到收获季,他也不敢跟求购薤白的客户“打包票”。因为村里的“大脑瓜儿”实在紧俏,“尽管逐年提价,还是供不应求。薤白根本不愁卖,有多少收多少,到最后还是缺货。”

  百姓们看到效益好,都想种。“种薤白需要留苗,这样才能年年都有。”于是,常青村从2015年就开始引导薤白种植户控制收获面积,有计划地为更多农民做准备。

  “2016年全村的薤白种植面积比去年多一倍,将达到100公顷。”这意味着,仅2016年一年,常青村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将为农民带来至少400多万元的增收。这还不包括种薤白所产生的土地流转费用——每公顷1.8万元;也不包括人工播种和收获时,每公顷10多个人的劳务费用。

  董一武说,常青村只有479公顷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不算多。过去只靠种粮食作物,农民生活勉强维持温饱。现在,不管是算经济账,还是算社会效益账,种玉米与种薤白,简直没法比。

猪的伪狂犬扥防治 水稻秧田覆盖防虫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