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大宁县:特色农业铺就农民致富路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宁县处处都充满了特色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享受着惠农政策的农民们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发展优质苹果,扩大农民致富渠道。“三川十垣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是大宁最真实的写照。这个只有7万人的小县,山多资源少、沟多平地少,满山不见草。
近年来,大宁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条件,确立了全县苹果产业扩规模、抓管理、促效益的“时间表”、“流程图”、“任务书”。扩规模,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县八大垣面的适宜空当地块进行建园,全部栽植苹果,确保户均建园面积达到5亩至10亩甚至几十亩,加速实现“人均两亩园、家家奔小康”,打破无偿供苗、无需返还的旧机制,对果农实行送一苗、活一苗,死一苗、赔一苗的运作模式,提高苹果栽植的成活率。抓管理,积极开展以外出考察学、引进专家教、办班集中讲、田间地头为主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切实加强实用技术、集雨水窖、微灌的综合配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推进果园精细化管理。促效益,支持建设一批集研发、推广和商贸流通、加工贮藏于一体的果业公司,抓好建园规划、苗木选购、果树栽植、技术服务及销售全过程的管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2012年,大宁县新增苹果经济林2.3万亩,今年将在这个基础上推广标准化果园2万亩。
加快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化效益。投资3000万元,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设一个三川百里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基地,是大宁县实施富民强县战略的又一大手笔。
大棚建成后,配套的水利设施就成了关键。该县水利部门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克服资金短缺困难,高标准完成了水利设施配套任务,为大棚蔬菜的育苗、移栽、正常生产提供了水利保障。与此同时,该县的交通、林业部门硬化田间道路20余公里,移植柏树苗木1万余株。县农委动员10余名机关干部,长期吃住在村里,积极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县水利局出资2万元,为菜农购置了喷雾器、农药等生产资料;环保局出资8000元,为菜农解决资金困难。
为大地把脉,给蔬菜“配餐”。在相继实施了小流域治理和土地深松平整等工程的基础上,该县还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蔬菜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对肥料进行科学配方和施用,极大提高了产出蔬菜品质。
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循环经济。按照生态立县的战略部署,实施生态工程,提升环境保护质量,加强生态建设,使大宁河流更清澈、山川更秀美。按照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该县的太古乡率先实施“猪-沼-果”农业循环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方式,围绕发展苹果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达到农业 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太古乡的负责人介绍说,利用整村推进项目及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2012年全乡共新建338个、维护178个沼气池,重点建设标准化养猪场,积极做好果园养猪配套服务工作,科学规划、规范搭建圈舍、制定防疫规程、提供科学的饲养技术。在全乡农户家家户户喂养不含化学成分的生态猪,猪粪直接进入沼气池,转化为沼液后施入苹果园,促进果树健康生长。农户用沼气,上接养殖、下连种植,不仅带动了苹果主导产业,而且带动了畜牧业。猪粪加入沼气池经密封发酵处理,净化了环境,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如今的大宁,在一幅脱贫致富美丽蓝图的召唤下,实施“生态立县、林果富民、工业强县”三大战略,抓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三个重点,培育壮大优质苹果、设施蔬菜和高效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县干部群众正以智慧和汗水描绘着一幅特色农业加速发展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