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倌”带着村民发“牛财”
现年49岁的孙宝军是辽河农垦管理区孤家子镇两家子村人,自幼患先天性脊柱畸形。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人多地少,中学没毕业就跟着父亲学习打铁,维持家里生计。其实,打铁的工作非常艰苦,父子俩尽管拼命努力,可生活依然捉襟见肘。
孙宝军不忍心看着一家人过着清贫的日子,他一直期盼机遇的到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邻居说养殖西门塔尔牛很挣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简单的谈话使孙宝军发现了商机,2004年投资5000多元买回两头西门塔尔肉食牛,2005年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开始自繁自养。为了把牛养好,孙宝军多次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并通过远程教育在网上学习养牛技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牛群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担心公牛之间发生顶架受伤,孙宝军和爱人王桂芳就在牛棚的北侧修了一铺土炕,夫妻俩11年来就住在这里。“住在这儿离牛棚近,牛一有动静就能听见。”老孙说。白天,老孙在牛圈一呆就是4、5个小时,他细心观察牛的生活习性,默默陪伴牛儿一起说话聊天,与牛进行感情沟通。这些牛对他也像亲人一样,常常伸出舌头舔舐他的手掌。由于经常与牛接触,彼此产生了信任感。因此,他对每头牛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通过多年实践,老孙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熟练地掌握了消毒、防疫、一般性疾病诊治等关键技术环节。这些年来他的养殖场从没发生过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现在,他家肉食牛存栏达到50多头,各个膘肥体壮,最大的一吨多重。由于孙宝军家住在四桑公路东侧,交通运输销售十分方便。截止目前,11年来共出栏肉食牛近500头,成了辽河农垦管理区响当当的养牛大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孙宝军养牛在当地成了“权威”人物,村民们就经常到他家打听如何养殖、建牛棚等事宜。为了使村民与他一起“发牛财”,孙宝军总是不厌其烦地将养牛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并为贫困的村民提供购牛、销售等服务。近年来,他先后带动15户村民一起发展养牛事业,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我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建立肉牛养殖基地,成立养殖肉牛合作社,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走上富裕路。”孙宝军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