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有了互助组 留守农户不再愁
安定区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全区总人口为45万多人,2013年输转劳动力达11.1万人,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外出务工。“农忙季节,村里剩下来的只有‘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老的老,小的小,能干活的就是留守妇女和一些家庭条件不允许外出的人。”对于这样的现实,宁远镇镇长马毕升了然于胸。
“于是,一些村民学着建国初期村里“农业互助组”的样子,联络附近街坊邻居成立新时期互助组,谁家忙不过来,“组员”间自觉无偿援助,发展到现在,薛川已经有了20个互助组。”马镇长向记者介绍。
3月19日,记者在薛川村见到了正在进行顶凌覆膜作业的一个14人互助组,“组员们”边干农活边哼着山歌,或是相互开开玩笑,逗得大家不时发出笑声。
“十几亩地听起来是很多,但也就忙那么几天,在姐妹们的互相帮扶下,地里的活很快就干完了,而且和姐妹们在一起劳动,我开心得很!”自家18亩地已经全部覆膜的李玉梅对记者说。由于公婆年迈,两个孩子也正在上学,李玉梅和丈夫都没有出去打工,就多种了几亩地。可地多了,他和丈夫又根本忙不过来,像春耕覆膜,18亩地她和丈夫至少得花20天的时间,而覆膜保墒也就是抢那么几天时间。于是,她请互助组的13个人来帮忙,大家分工协作,旋地、施肥、开垄、覆膜、压土……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全部弄完了。今天李玉梅是来给其他互助组成员帮忙的。
在家里看着“组员”孩子和自家孩子的徐大妈今年已经71岁了,由于老伴常年生病,几乎掏空了家里所有的钱,儿子、儿媳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的重担压在了年迈的徐大妈身上,伺候卧床的老伴、照顾两个孙子、侍弄着9亩地的春种秋收……随着年纪渐老,徐大妈种地已经是越来越力不从心,尤其是每年的春耕备耕时节,购买农资成了徐大妈最难心的事。“还好有了互助组这些攒劲媳妇子们的帮助,到镇上帮我买种子、买化肥,帮我种地,我才能把这庄稼继续操务着,贴补贴补家里。大伙儿看我这老婆子年纪大了,也不让我下地,就在家照看着几个孩子。”徐大妈说时已经眼角湿润。
正如李玉梅所说,近两年种地,村里的留守姐妹不再像以前那样惆怅了,“互助组里大家相互帮工,年纪大的负责带孩子做饭,年轻力壮的姐妹一起干活。”
望着连片的覆膜田,薛川村包村干部、宁远镇副镇长朱万强兴奋地说:“每年的春耕秋收,都是这一支支互助组大显身手的时候,你看这才用了四天时间,近一半的地就覆上膜了。我推算这一万亩地,再有6天就彻底覆完了。”
据了解,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薛川村的农机普及率目前已经达到了20%。今年,宁远镇提前着手,计划秋收时推广马铃薯收获机4台,每台每天可收获100亩地的马铃薯。“推广大型机械、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集体协作,但我们已经有了这样具有团结精神的互助组,推广大型机械一点问题都没有。”马镇长信心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