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蔬果撬动产业扶贫杠杆
近日,在双鸭山农场蔬菜管理区春棚内,“葡萄空”平菇迎来了采摘季。现场2辆卡车轮流将装箱后的平菇运往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销售……这是首次采用的葡萄平菇高低套种模式,为种植户增加收益近10万元。
双鸭山农场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资源小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13亩。土地大部分为丘陵漫岗地,90%种植旱作作物,土地资源相对较差,亩均承担五项统筹费用达到210元。多重因素制约了农场发展,戴上了“国家级贫困农场”的帽子。为了“脱帽”,这个农场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现代大农业过程中,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本着“项目带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的工作思路,以“棚室果蔬”为支撑,加速推进产业扶贫项目。
如何使有限的耕地释放出最大潜能?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扶持发展经济效益可观的棚室果蔬产业成为了这个农场脱贫致富的“重头戏”。近几年,农场累计利用扶贫资金1700余万元夯实果蔬基地建设,增加蔬菜大棚840栋,果蔬气调保鲜库1536平方米,既解决了果蔬的贮藏问题,更延长了果蔬的销售期。2013年农场配套建设了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健全果蔬产业链。目前,果蔬生产基地拥有棚室1450栋,果蔬品种超过40余种,年生产果蔬能力150万公斤,产值达到2600万元。亩效益在8000元~20000元之间,实现了土地效益由亩向平方米的跨越,拉动了农场职工创业和就业。
农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整合农场果蔬基地、旅游景点、特色餐饮资源,大力发展果蔬旅游采摘。通过果蔬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姻”,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600多名职工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从事果蔬种植、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项目,进一步拓宽职工经济来源,增加职工收入。 (张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