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忻城县:石头缝里刨出“金元宝” 发布时间:09-03 23:52分类:农业致富 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外出务工返乡后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果蔬专业合作社,7年间先后免费培训400多名返乡农民工,帮助当地群众贷款建设果蔬种植大棚,成为乡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马泗乡返乡农民工科技致富带头人欧高龙。 石头缝里种出哈密瓜 欧高龙,今年38岁,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一点没有老板的样子。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壮族小伙,担任着马泗乡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职务, 成功注册成立了高龙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投资85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350亩的果蔬大棚和生态农庄两大项目,今年预计可产果蔬100万公斤,年利润300万元以上。 2009年,欧高龙还只是一位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艰辛,让他决定回乡创业。马泗乡马泗村位于忻城县大石山区,自然条件差,农民仅靠种植传统的玉米和甘蔗,生活基本实现温饱,但却无法富裕。返乡后的欧高龙开始犯愁,创业的出路在哪里。 当年年初,欧高龙被村委派到县委党校及南宁、上海等地学习后,接触到了大棚果蔬种植有关技术。颇有创新意识的欧高龙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他决定返乡种植哈密瓜。 然而忻城县属于大石山区,高山气候,不适宜哈密瓜生长。但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并不服输,他开始学习大棚果蔬种植技术,决定在最不适宜种植哈密瓜的家乡,刨出一条致富路。 回乡后,欧高龙立即向村委汇报并取得支持,马不停蹄开始建设。面对大棚果蔬种植这个新生的事物,欧高龙尽管在书上学到了不少的技术,但对当地的气候、土壤能否适应哈密瓜的问题仍心里打鼓,而且当时全县也没有哪个地方种植成功过,毫无经验可借鉴。但富有创业精神的他决定大胆创新,揽下这件村里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当年3月村党委通过多渠道筹集到资金12万元,建起了15个果蔬种植大棚,交由欧高龙来经营。 哈密瓜种植之初,由于欧高龙对施肥、控水、控温等技术掌握不熟,导致种植失败,2009年哈密瓜第一茬瓜绝收,损失3万多元。但是欧高龙并不服输,他从外地请来有经验的瓜农,并钻研种植技术。 每年4月份,是哈密瓜种植的季节,为赶季节备料育苗,欧高龙一家三口吃住在果棚。哈密瓜种植非常讲究技术,有时为了摸透其染上什么病,他在闷热的果棚里一呆就四五个小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找书籍、上网查资料。哈密瓜从生根到发芽,再到生长到开花,欧高龙像呵护自家的孩子一样精心管理果棚。经过几个月的潜心钻研,欧高龙也成了种瓜能手。当年哈密瓜第二茬获得丰产丰收。 率先致富不忘众乡亲 哈密瓜每年种两茬,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收购价达3.5元/公斤。按照价格,一个大棚一年可带来6000元以上的人均纯收入,尝到甜头的欧高龙看到了希望。2010年,他通过自筹及贷款筹集50万元,把大棚规模增加到现在的150个。 致富思源,欧高龙积极带领返乡农民工一同致富,面对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技术,并以大棚为基地,组织培训了400多名返乡农民工。在他的积极带动下,从2010年开始,马泗乡兴起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热潮,目前已有50多名党员及返乡农民工在马泗村创业基地建设果蔬种植大棚600多个,占地面积300多亩,他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农产品销售服务,成立了马泗乡高龙果蔬大棚合作社。 欧高龙带领的果蔬基地采用“工会+合作社+基地”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实行以销定产,以订单合同约束和规范产供销三方行为,瞄准珠江三角洲、广西北部湾城市的连锁超市、高档水果市场,确保项目产品的销路。 “土地反复种一种瓜类,容易产生病虫害。”欧高龙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多种种植。为此,欧高龙开始研究并种植西瓜、蓝莓、葡萄及各类季节蔬菜,并取得成功。 2010年,顺应群众要求,欧高龙组织扩大生产规模,按照“春季种哈密瓜,夏季种西瓜,秋季种哈密瓜,冬季种反季节蔬菜”进行轮作,执行“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种植、管理、技术服务、销售)的经营模式,还成立马泗乡高龙果蔬工会委员会,吸纳来自全乡30多名返乡农民工成为会员,通过实地操作,掌握相关种植技术后,再由会员带着技术回村经营,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目前,合作社注册成立了高龙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果蔬大棚和生态农庄两大项目,创新开展“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当地种植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有效推动马泗乡精准脱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欧高龙也因此获得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自治区劳动模范、“科技种养大王”、“科技致富能手”、来宾市“创业十年”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 张掖市临泽县鸭暖镇农家书屋成为致富的 合理选择晚稻品种 做好晚稻种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