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致富黑龙江庆安:为农民精选致富招

黑龙江庆安:为农民精选致富招

发布时间:09-11 00:01分类:农业致富
  本报记者刘伟林

  黑龙江省庆安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也是全国出名的绿色食品大县,随着市场的变化,以种粮和打工为主的农民收入遭遇了发展瓶颈,粮食产量和价格、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均出现上涨乏力状况。为破解这一难题,庆安县开展了“百招十万”致富工程,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引导农民创业,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挖掘农村潜力资源

  庆安县属于低山丘陵平原区,黑土资源极其丰富,适宜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庆安县委书记李英男向记者介绍,庆安水稻种植在农业比重较大,水稻是农民收入重要来源,但庆安14个乡镇存在南北差异现象。南部乡镇以旱田为主,北部乡镇水田居多,特别是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不稳定,使南部乡镇农民收入偏低。庆安多年来通过旱改水、出劳务、发展畜牧、土地规模经营等一系列结构调整让一部分人思想活络起来,走出土地靠出劳务或畜牧养殖发家致富,但许多农民还是延续着玉米和大豆为主的耕作,还没有真正起到治标的作用。

  庆安县农业占经济主体比重较大,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加快,用工量大幅减少;新兴经营组织的快速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也让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如何对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主导产业这“三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获得最大效益化;如何提升农民的致富增收积极性等问题,成为庆安县新一任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百招十万”破难题

  “百招十万”就是挖掘出上百个源于群众可借鉴、可复制的致富经验和经营模式,通过这些招式的推广让农户平均年收入十万元。李英男介绍说,过去,庆安县农业生产战线涌现出不少“能人”“高手”,他们的致富模式、招数“接地气”“服水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里结合庆安实际,科学提出了以户型经济为承载的“百招十万”致富工程。

  庆安在挖掘由群众创造出土生土长的、又有强大生命力的致富模式的基础上,眼光向外,精挑细选,吸收其他市县更多的实际“招数”,完善制作成了包括300多项有市场、能在当地推广的“百招十万”致富手册,发到全县农户手中,农民根据“菜单”选项目,手册成为农民的创业指南。

  在工作中,庆安县制定了种植、养殖、加销“三个体系”,县级领导、乡镇干部、县直部门干部、村党支部书记、返乡青年“五个层面”,宣传发动、干部带动、典型引带、综合服务、强化基础和资金保障“六个保障”的具体推进措施,确保落实到位。

  实施一年多的时间,“百招十万”已成星火燎原之势,扎根在了庆安这片黑土地上。学百招、送百招、保百招、推百招、落百招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原来家庭并不富裕的李广才,去年跟随村里蔬菜典型利用大棚种植蔬菜,净挣3万元,尝到了“百招十万”的甜头。今年,他听说水稻育秧大棚能快速致富,就早早地谈妥了3栋共1200平方米的水稻育苗大棚租赁事宜,并拜大棚综合利用的典型为师,学习综合利用技术。对于他们一家来说,今年收入十万元已经不是梦了。在庆安像李广才这样脑筋活络,并且受益于“百招十万”的农民逐渐增多,现在已有400多农户根据市场需求,改变了原有的种植结构。

  让农民成为创业主体

  思路一变天地宽。“百招十万”致富工程同时也改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理念,更新了乡村干部的服务方向,让更多的乡村干部参与“百招十万”致富工程中,掌握致富技能,带领乡亲创业致富,从而也密切了干群关系。

  县畜牧局在“百招十万”致富工程中,充分挖掘本身资源,将全县53户有成功经验、致富成型的畜牧养殖户纳入到手册里,鼓励他们为周边农户传经送宝,培养他们成为全县畜牧养殖的典型。据局长王玉玺介绍,目前,全县53户养殖典型已辐射、引领954户农民成为专业养殖户。去年全县新增猪、牛、羊8万头,禽类10万羽,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在典型引带下,畜牧业已成为庆安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庆安县委县政府帮民、扶民致富的真诚,也感动了本县和域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12年组建的东禾农业集团,如今已发展成为庆安米业的龙头企业。在“百招十万”致富工程中,东禾集团走“集团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创新路子,通过订单农业,让利于民,带农民致富。今年3月,庆安县7个乡镇22个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先后到东禾农业集团,与他们签订了30万亩水稻种植订单。“从公司购买生产资料可节约20%资金,年底分红小粒米收购每吨增加40元、长粒米100元、优质米200元……”东禾农业集团王强向记者透露了订单的“秘密”。如今,庆安已有鑫利达米业、双洁米业等20多家企业加入到“百招十万”致富工程阵营。

  庆安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帮扶引带,因户施策,激活家庭细胞,使许多贫困家庭,用传统手艺,上拿手项目,或种、或养、或加工、或服务,凝聚家庭合力创新业已成热潮。

农业部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北京率先建立政策性农业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