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坨鱼多少钱一斤(肥坨鱼怎么做好吃)
肥坨鱼怎么做好吃
1/8 主料:五花肉(一定要半肥半瘦)作料:鸡蛋、红苕粉、花椒面、十三香、料酒、姜蒜、鸡精、调味盐、葱花
2/8 首先把五花肉切成条,或者片、坨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
3/8 把鸡蛋搅匀,炸酥肉不能用水,只能用鸡蛋来和红苕粉,一是鸡蛋营养,二是鸡蛋的附和力比较好,如果用水的话,下油锅,锅就爆了!
4/8 鸡蛋搅匀后,放入红苕粉、花椒面、鸡精、姜蒜末、十三香、调味盐、料酒
5/8 然后使劲拌匀
6/8 然后把切好的肉,用个大容器装起,把调好的料倒入肉里,使劲搅拌均匀,再腌制15分钟
7/8 把肉炸成要金黄色的时候,就可以起锅了!
8/8 用盘子装起来就可以了
肥坨鱼图片
肥坨鱼学名长吻鮠,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长吻鮠体表无鳞,体形近似纺锤形,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上下颌均具锋利细齿,背、胸鳍均有一根发达的硬棘,棘后缘有锯齿,具有一定的自卫功能。
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由于环境恶化、资源锐减及人工捕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野生长吻鮠资源急剧衰竭,数量急剧减少。为解决长吻鮠供求问题,我国水产研究人员对长吻鮠生长、养殖、繁殖等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肥沱鱼吃法
鮰鱼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回肚鱼,俗称江团、肥沱、肥王鱼,淮南人又称淮王鱼。因其吻部较一般鮠属鱼类长,故被称为长吻鮠。本种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的部分江段和各大支流的下游水域,常见个体重1.0~5.0kg,为中型鱼类。
长吻鮠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历来被作为朝廷贡品。20世纪 70 年代以前,全部依靠江河捕捞,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养殖。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长吻鮠生态资源已严重枯竭,目前绝大多数通过池塘、网箱、工厂化进行人工养殖。
肥坨鱼市场价多少一斤
清水养几个小时,然后洗杀干净,我喜欢过油炸酥出锅,熬制葱姜蒜辣椒等调料浇上。便可食用。
肥坨子鱼怎么做好吃
开州特产有美食十大碗的菜品依次是:头碗、粉条炖鸡、肘子、坨子鱼、扣条、豆腐丸子、粉蒸、炸骨、回锅肉、川汤等。一看菜品,就知道在制作上以猪肉、鸡、鸭、鱼为主要食材,配以粉条、盐菜、豆腐、洋芋等素菜,佐料有酱、醋、葱、蒜等。
头碗,顾名思义,“十大碗”中的头把交椅,由上等五花肉为原材料。
盆里大块的肉需要放入大量的葱、姜、盐等调料进行腌制入味。而腌制这个步骤,为菜品华丽转身做好了的准备。
腌制结束,肉块完成了一场转身。因为调料,肉块香味十足。裹上淀粉,放入油锅,在小火的作用下,肉块由白色逐渐变成金黄色,捞出控油。
接着将雪白的豆腐同样炸成金黄色,并切片;洋芋切块;炸肉切片。
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码盆装料了:炸肉垫底,再铺一层炸豆腐,最后放上洋芋。此时,就可以用大火猛蒸了。
当你打开锅盖的那一刻,哇,好香呀!别着急,快将准备好的大盘子来“翻碗”,再淋上汤汁、撒上葱花,美味的头碗就呈现眼前了。
扣条,即扣肉,以其软糯口感,一直深受开州人的喜爱。
经过沸水的洗礼,五花肉的腥味随泡沫而消散。原来那块软软的肥肉在高温的作用下,油脂开始脱水,发生缩合反应,肉开始变得紧实。
煮出泡沫后,立即捞出肉块放入冷水,就在接触到水的那一瞬间,肉表面那层油脂立马凝固,锁住剩余水分,肉质也更紧实。此刻,是为肉皮上“金酱”最好的时候。
这扣肉好不好看的关键在于炒金酱。只见白糖在油中融化,精准控温,不停翻炒,炒出糖的焦香,即成金酱。这个步骤的制作非常考验厨师对火候的把握,只有恰当好处的酱,才能让蒸出来的肉既有漂亮的颜色,又有醇厚的口感。
当油温达到300度左右时,将肉放入油中。在翻滚的油中,金酱渗透到肉皮深处,给之前白净的肉上蒙上一层浓郁的焦糖色。
在这过程中,肥肉里面的油脂被倒逼出来,减轻扣肉的油腻感。随后,肉块再次被放入冷水中,在这一冷一热间,肉皮快速收紧,口感也将更加Q弹。
盐菜,是开州人记忆中一直存在的一味食材,它浓郁的香味与咸咸的味道在口腔中不断延展,让人欲罢不能。对于扣肉来讲,盐菜无疑是这道菜的灵魂。
将裹上了金酱的五花肉切片,皮朝上放入碗中,再铺上一层盐菜,放上姜末和花椒,最后淋上酱汁,放入蒸锅中蒸上一个小时。
在等待的过程中,肉香、盐菜香飘满了整个厨房。
当你把扣肉完完整整地扣到盘子里时,那微微发颤的肉片,是不是让你恨不得猛吃几大块才过瘾!
制作豆腐丸子,则需要2分瘦、1分肥的猪肉,先切片,再切丝,然后切丁,最后才被剁成末,讲究的刀工可以最好地保留住肉的水分以及弹性。
此时放入豆腐,和肉末快速搅拌,让后者吸收前者的水分。随后的一摔一打更是讲究,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最有效的增加肉与豆腐的亲密感,使丸子口感更佳。当然,这其中还少不了葱、姜等佐料的陪伴。
起锅烧油,将捏好的丸子一个个放入让它们在低温油中翻滚。短时间的油炸,既保留了风味,也兼顾着造型和口感。
当豆腐丸子被炸得金黄,就可以捞出了。为了得到更脆的口感,还可以复炸一次,时间较短,小心过长将豆腐丸子炸糊了。
肥坨鱼怎么做好吃又简单
1/8 主料:五花肉(一定要半肥半瘦)作料:鸡蛋、红苕粉、花椒面、十三香、料酒、姜蒜、鸡精、调味盐、葱花
2/8 首先把五花肉切成条,或者片、坨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
3/8 把鸡蛋搅匀,炸酥肉不能用水,只能用鸡蛋来和红苕粉,一是鸡蛋营养,二是鸡蛋的附和力比较好,如果用水的话,下油锅,锅就爆了!
4/8 鸡蛋搅匀后,放入红苕粉、花椒面、鸡精、姜蒜末、十三香、调味盐、料酒
5/8 然后使劲拌匀
6/8 然后把切好的肉,用个大容器装起,把调好的料倒入肉里,使劲搅拌均匀,再腌制15分钟
7/8 把肉炸成要金黄色的时候,就可以起锅了!
8/8 用盘子装起来就可以了
肥坨鱼是怎么弄的吃
黄耙是家乡的一种传统小吃,印象里在小时候是要在过年才吃得上的,而且往往是自已家里做,或者是亲朋好友做了送来的,这样就感觉这东西和其他的小吃有点不一样了。
黄耙做起来不算复杂,只是有点费事。材料也简单,就是糯米、饭米和红糖。饭米用来打浆、糯米蒸熟、红糖加热化开。打浆的米和糯米通常是按四六的比例来配的。
打浆的米要先用清水泡涨,用石磨或电动打浆机打成米浆,和上事先蒸熟的糯米、蒸化的红糖,趁热调匀,再盖上盖子,自然焖发半小时左右,让米浆和糯米自然融合,等到收汁儿了,就可以揉成坯坨,用叶子包了,拿绳拴好,放在笼屉里旺火蒸熟就成了。
做黄耙也叫包黄耙,因为要用叶子把醒好的糯米包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耙耙,再用绳子或。家乡有种专门用来包黄耙的叶子,直接就叫“黄耙叶”,到现在也不知究竟是哪种植物的叶子。包黄耙的时候可以在里面放些东西,往往又会有不同的风味儿。
比如在糯米里加点猪油,做出来的就是富油黄耙,个人觉得那个味道特别好。有的人一听加了猪油就觉得油腻不可当,其实不然。首先,加的猪油并不多,很适量的,就象炒菜放油一样,只是起个调和味道的作用;其次色泽很好,看上去晶莹润泽,更加诱人;另外,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味道会显得格外地香,口感也更好。
还有一种叫“水晶小黄耙”,名字很好听,就是在富油黄耙里加了一小块纯粹的肥肉,加热后那一小块肥猪肉晶莹剔透,可不就象是块水晶了吗?水晶黄耙的个头很小,一般一指长,两指宽,中间的那点“水晶”也就微乎其微,不足为虞了,洒店餐馆常常将其菜单上做为席间的小吃点心。当然,和其他很多东西一样,这个也是可以用来烫火锅、炒回锅肉的,而且炒回锅肉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紫薇回锅肉”,至于如何得名就不得而知了。
黄耙放在冰箱里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吃法也多,直接加热的吃法比较省事方便。另外我喜欢把黄耙切成片,在锅里加点油煎着吃,等两边煎到颜色金黄、开始结起锅巴的时候是最好吃的。不管怎么弄,总之自己喜欢就好
肥坨鱼怎么做好吃窍门
黄颡鱼,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公灵、黄牯头、湖北利川区域叫黄角丁、黄辣丁、黄腊丁、黄骨聪、昂公鱼、葛格燕、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等。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形态特征:
黄颡体长123~143mm,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
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背鳍部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较短,这也是和鲶鱼不同的一个地方。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进食较凶猛。公母颜色有很大差异,深黄色的黄颡鱼头上刺有微毒。
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的分类:
黄颡鱼的种类较多,有岔尾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等。
1、岔尾黄颡鱼
吻短。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脂鳍短。臀鳍条21~23。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为江河、湖泊中常见鱼类,尤以中、下游湖泊为多。营底栖生活。食昆虫、小虾、螺蛳和小鱼等。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水系。
2、江黄颡鱼
头顶覆盖薄皮。须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腹鳍末端达臀鳍。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为底层鱼类。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为多。主食昆虫幼虫及小虾。最大个体2市斤左右。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
3、光泽黄颡鱼(尖嘴黄颡、油黄姑)
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江湖中、下层生活。食水生昆虫和小虾。4~5月在近岸浅水区产卵。生殖时,雄鱼在水底掘成锅底形圆穴,上面覆盖水草,雌鱼产卵于穴中,雄鱼守候穴旁保护鱼卵发育。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为80~14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
4、瓦氏黄颡鱼(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
在分类学上属于鱼鲶形目,鲿科鱼类,在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与长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种群,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瓦氏黄颡鱼喜栖息于江河缓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体,底栖生活,其肉质细嫩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极受消费者欢迎。瓦氏黄颡鱼比黄颡鱼大的多,最大个体可达1kg以上。
黄颡鱼其实是一种主要在长江一带生长的鱼种,这种鱼主要生活在一些静水或者是缓流的溪水中。因为这个黄颡鱼的肉质比较的鲜嫩,所以已经是被人工进行培养了。黄颡鱼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对人体的帮助是很大的,因为黄颡鱼中的蛋白质比较丰富。
一、黄颡鱼的食疗功效:
1、养胃:暖胃,治疗胃寒症。
2、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3、通乳生乳:有补气血、生乳作用,对产妇有通乳汁、补身体、促康复的功效。有开胃健脾、消除寒气、催生乳汁之功效。
4、清热除火:味苦,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5、化痰止咳:适宜多痰,痰粘稠,咳嗽等症状。
6、其他功效:黄颡鱼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二、黄颡鱼的适宜人群:
黄颡鱼适宜消瘦,免疫力低,记忆力下降贫血,水肿等症状的人群,生长发育停滞的儿童。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骨质疏松、心悸症状的人群。高温、重体力劳动、经常出汗的人需要注意补充钠。
也适合脾虚而肿满者,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脚气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者,小儿痘疹初期。
肥坨鱼的营养价值
劲驼,是一款生根产品,但又不只是生根,它是一种生根型功能长效肥,能够持续生根120天。主要特点有:肥效更快:三氮和一,部分氮肥可直接利用,比尿素还快的长效肥;营养更多:氮利用率高达57%;肥效更长:肥效长达120天;营养更全:3倍增加磷、硅、锌、铁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更环保:减少氮素淋洗19.6%,降低温室气体排放49.2%。从大田到经作,继续进军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