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市场信息点滴之间促农合 解农忧 顺农心

点滴之间促农合 解农忧 顺农心

发布时间:08-21 00:18分类:市场信息

  党的十八大依然将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议题,提出建立包含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并强调以农村为重点,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伴随着民生改善的步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2003年应运而生,并在探索中不断砥砺完善,成为农民新生活的有效保障。

  截至今年10月底,山西有2194.02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115个涉农县全面实施,参合率达98.94%。

  数字折射出民心所向

  2003年试点之初,山西农民参合人数仅为286万,15个试点县。补助标准为人均30元,个人自付10元,各级财政补助20元。

  2012年,基金总额达到60多亿元,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其中大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个人缴费标准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50元。

  与此同时,山西省还调整了补偿方案。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从70%提高到75%,最高支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扩大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范围,试点病种从2类扩大到8类,病种增加到20种。

  补助标准的提高换来了农民的信任和认可,提高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2012年,新农合参合人数达2194.02万,涉农县达115个。数字是原来的7倍多。

  民心所向就是政之所由。山西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韩荣莲说,新农合这一惠农措施的初衷就是为保障农民均等享受医疗保障,减缓农民就医经济压力。

  信息化实现农民省力又放心

  与时俱进,砥砺前行。2008年,山西启动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构建“高速网”。同时,配套建设药品管理信息系统,装上“保险锁”。

  2009年引入了药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将乡村两级定点机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了网络化管理,从申请、配送、入库、销售、补偿全部实现了信息化自动管理。

  2010年,部分县市率先实现磁卡管理,参合农民在定点市县范围内刷卡就医,真正实现了“一卡通”。同时将新农合管理系统向上推进到市级医院,向下延伸到村卫生所(室),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同步信息网络平台,方便了农民就医报销,提高了经办效率。

  2011年,利用区域卫生一体化管理系统,建立村民电子健康档案,对重大疾病患者进行了系统化管理。同时将新农合就医信息和健康体检信息及时上传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使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变成了活档案。

  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说,山西新农合将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县为单位实现新农合网上审核、即时结报、实时监控,并在1/3的县(市、区)普及推广“农村居民健康卡”。

  新举措消除农民近忧远虑

  参合人数的增多,让并不简化的手续变得繁琐,农民时常面临“进院难,出院烦”。自6月以来,山西新农合相继实施“先住院后付费”和即时结报两项措施缓解这一状况。

  新农合在太原市启动“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覆盖全市180多家市、县、乡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打破了先交押金才能住院的方式。

  这一措施推行3个月来,全市三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累计住院人数达1.2万余人,有8900余人享受了这一便利。

  同时,新农合开始试点实行即时结报,简化参合农民的出院结报账手续,切实减轻农民的实际负担。

  今后,参合农民在新农合省级医院住院治疗,出院时由院方按补偿方案初审并垫付应给农民的新农合补偿费用,再由院方与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定期结算,实现了出院当天,及时报销。

  取之于民,想之于民,用之于民,山西新农合在探索路上屡出新招,招招合农心。

  10年的发展,山西新农合在农村医保覆盖面上大幅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和农村整体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有效缓解了农村农民看病难、有病不医的问题。新农合资金监督管理逐步有序化,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展望未来,山西新农合将继续发挥改善民生的使命与作用。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在抗旱保苗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