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村的“就业蓄水池”作用
当前经济减速是不是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反映?二季度GDP增长率为7.5%,是不是低于潜在增长率?近期,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论。
林毅夫预测,未来20多年,中国经济仍然可维持平均8%的增长率,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他的理据是中国的人均收入仍然很低,还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持相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白重恩,他认为,中国的后发优势已经减弱,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将放缓,根据测算,1979-2007年,中国TFP年均增长率为3.72%,而2008-2012则下降到2.21%,这将使潜在增长率下降为7.2%。
潜在增长率是由劳动力数量和效率的增长决定的。劳动力效率的增长比较难以测算,是否减速还难以定论。劳动力数量增长放缓则似乎是一个确凿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这几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放缓。2012年16周岁到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22亿,比上一年绝对减少了205万。但是,这种判断似是而非,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率主要是由城镇就业而不是总就业决定的。总就业可能开始减少,但城镇就业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中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源泉是农村劳动力,而不是人口自然增长。2012年,中国农村就业人员有近4亿,还可以大量向城市转移。
农村起着“就业蓄水池”的作用,当城镇需要较多就业时,这个“蓄水池”就多放点“水”,农村劳动力较快地转移;当城镇需要的就业较少时,这个“蓄水池”就少放点“水”,农村劳动力转移较慢。农村“就业蓄水池”作用最充分地体现是在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骤然减速,约有7000万农民工返乡。2009年,农民工总量只增加了436万人;2010年,经济增长加快,农民工增加了1245万人;2011年是1055万,2012年为983万人。从400多万到1200多万再到900多万,如此大幅度的变动却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农村“就业蓄水池”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农村“就业蓄水池”的存在,所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应该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数值。中国经济增长率不但短期是由需求决定的,中期也是由需求决定的,只要有需求,就可能形成供给,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受限于劳动力供给。当前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不会是潜在增长率下降,而是缺乏新的需求增长点。
随着经济减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会减慢,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农村“就业蓄水池”的作用,使这个“蓄水池”变得更为坚实,那就要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地方——至少应该是安居的地方。这几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农村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村缺乏组织与规划,农民这些年建了很多房子,越来越拥挤,而且环卫等公共设施很少,居住环境越来越差。再如,农村的社会治安存在隐患、自然环境遭到威胁。这些问题应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因为它们关系到社会稳定,尤其是在经济减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