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新农村红旗种业两年四个“深脚印”

红旗种业两年四个“深脚印”

发布时间:10-29 00:26分类:新农村
  路径:

  做精做强稻麦品种选育——借助资本市场理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进军玉米种子市场完善品种格局——“走出去”寻找更大的蛋糕

  

  去年4月,获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和江苏省种业基金同时注资;去年10月,成功挂牌“新三板”登陆资本市场;今年1月,在黑龙江设立分公司进军玉米种子市场;今年10月,杂交水稻种子驶离泰州港发往菲律宾——这是江苏红旗种业过去两年来的四个“脚印”,一步步迈得扎扎实实。

  从有限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部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江苏种业骨干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1年,拥有种子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江苏红旗种业,是一家集稻麦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种子营销于一体的国有控股种子企业。

  “名头虽多,但资金是我们开疆扩土的瓶颈。”红旗种业总经理黄银琪向记者介绍说。现代种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育种研发是企业立足之本和成长的必经之路,但同时,育种研发也是一件“烧钱”的事儿,跨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达10亿美元,像红旗种业这样的成长型企业,能投入到育种研发中的资金每年只有800多万。

  向资本市场借力,是公司高层权衡后的发展策略。看中了红旗种业的发展前景,有几十家公司主动表达了投资意向,却被红旗统统拒之门外。对于这个矛盾,黄银琪认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公司主要是房地产行业,追求短平快,而做种子要先保证品质,耐得住寂寞,专一,两家理念不同,很难统一。”

  只要发展理念合理,总会有投资人慧眼识珠。2014年4月,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和江苏省种业基金以5429万元资本加盟红旗种业,后者也成为全国首家国家和省种业基金双双加盟的企业。这两家基金背后的政策、信息支持和人才、智力支持更是红旗种业的财富。

  2014年6月,红旗种业名字有了调整,由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两字之差,却让红旗通往资本市场的路途更加通顺。这一变化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理顺了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

  同年10月,公司挂牌“新三板”,成为了江苏省首家实现资本运作的种业公司。“‘新三板’上市,对公司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借助‘新三板’转板机制,红旗种业可直接转入创业板、中小板甚至主板市场。”黄银琪透露,“增强股份流动、优化股本结构,向外部资本借力,充实红旗种业的科研育种能力。”

  向玉米种子进军化解经营风险

  “红旗种业主要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杂交水稻种子主营业务占比相对较高。”泰州市农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黄宗岳提醒,一旦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出现变化,公司经营风险就会加大。

  需求之外,生产一端,风险同样不可忽视。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易受异常高(低)温、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果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时期出现连续低温或高温的异常天气,两系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对此,红旗种业管理层也有着同样的顾虑。“出于防范生产风险和适应农民种植习惯改变的考虑,我们会进一步丰富品种储备、完善产品结构,逐步扩大其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子以及技术服务、产业链服务在主营收入上的比重。”黄银琪向记者介绍了公司战略布局调整。

  今年1月,红旗种业在黑龙江设立分公司,开始进军玉米行业。“开拓玉米市场,是公司发展中重要的一步”,黄银琪说。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是公司分散风险的诀窍。“取长补短”,公司才能更好地发展。红旗种业布局开拓玉米市场后,首先分析定位,了解自己的短处,掌握欲兼并重组企业长处在哪里。取他之长补己之短,黑龙江分公司迅速成立。

  同时,红旗种业今年成立了哈尔滨春玉米育种研究所,专门从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有试验用地60亩,种质资源1000余份。公司合作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华玉777、红旗688分别通过安徽、黑龙江审定。

  根据玉米品种不同的特性,为减少种子生产的风险,提高种子质量,红旗分别选择了新疆、甘肃生产基地,玉米市场销售格局初步形成。

  稻麦育种的优势仍未丢失。红旗种业开展了常规稻麦品种的选育和常规水稻长江中下游省份的市场开发。长远看,企业还将谋求拓宽领域,研发果蔬、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努力打造“大种业”发展格局,提升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走出去”有更大的蛋糕

  今年10月27日,红旗种业生产的1200吨杂交水稻种子驶离江苏泰州港,发往菲律宾,这是江苏历史上首批杂交稻种实现出口。

  最近三五年,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出现周期性波动,连续多年的种子市场疲软,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

  “放开发展格局,在‘走出去’中创造更大的蛋糕。”市场的不景气让红旗种业更加清醒:“要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黄银琪介绍说,越南、老挝、缅甸、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人多地少,粮食问题严峻,引进价廉物美的我国杂交稻种、提高水稻产量,成为这些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同时,东南亚国家的杂交水稻面积也不断增多,它们对杂交稻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和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东南亚国家完全不具备开发、研制杂交水稻的育种、繁殖和推广的能力,其中技术最先进的越南也远远落后于我国。另外,价格优势和生产链条效应也使我国杂交稻种在东南亚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对我们就是机遇。”培育一个新品种周期较长,投入资金较大,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审定然后推向市场需8~10年时间,进入市场后,从产品介绍期到成长阶段需2~3年。打造更广阔的舞台,可扩大品种的市场需求空间。

  郑钢 蔡群 本报记者李文博

越冬期间鱼种死亡的补救施措 乡愁(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