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幸福村落是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的故乡,这里盛产柑橘和茶叶。为解决合村并组后农村地域范围过大、村干部力量不足、社会服务管理薄弱等问题,从去年8月开始在全县开展创建“幸福村落”活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初步走出一条推进乡村治理的新路子,这一经验目前正在全市推广。
创建“幸福村落”的主要做法
创建“幸福村落”是以农村自然村落为主要单元,以村落理事会为组织载体,以“一长八员”为基本队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自治能力,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的的创建活动。
首先,合理划分自治单元。秭归县根据山区地势与人口居住分布特点,结合农村产业类型,本着充分发挥自然村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长期自然形成的村落生活共同体为基准,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有利发展,群众自愿、便于组织,尊重习惯、规模适度”的原则,规模大体控制在50户左右,地域面积在1~2平方公里,合理划分自治单元,组建村落。全县将12个乡镇的1361个农村社区划分为2065个自然村落。
其次,民主推选“一长八员”。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指导下,民主推选“一长八员”,即一名村落理事长和承担八项职责的村落事务员(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调解员、维权员、管护员、环保员、张罗员),建立村落理事会,面向村民开展各项工作。“八员”是通过召开户主会,以民主推荐的形式,直选出村落中处事公道、为人正直、办事精明的能人、名人、贤人,他们进入理事会后,根据能力情况一人担任一“员”或一身兼任多职。该县2065个村落共推选“一长八员”9347人,这些人就是村民身边的“干部”,根据群众的要求组织带领大家义务干事,干好了群众拥护你继续干,干得不好群众也可以按程序“罢免”。
再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县、乡镇分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以党组织为核心成立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村落理事会制定《章程》,督促其按《章程》有序办事,保证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县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幸福村落”创建工作的意见》,将“幸福村落”创建工作纳入每年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加强指导和督查。同时,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通过召开现场会、奖励性转移支付、项目倾斜等方式支持各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创建“幸福村落”的主要成效
秭归县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幸福村落”创建实践,大多数农村反映“公益事业好办、群众工作好做、两委干部好当、社会风气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正如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用“加减乘除”所言:“加了村落理事会,减少干部苦和累,乘以义务服务队,除去困难一大堆,等于群众得实惠。”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幸福村落”创建工作的好处。
一是探索到农村基层治理的新途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民获得更多自由,但客观上党群、干群以及群众之间的联系在部分地方呈现出淡化倾向。而“幸福村落”的创建又把分散的农民重新凝聚起来,村落群众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村落理事会成为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许多村落在“一长八员”的组织下,过去议不成的事现在议得拢了,过去办不了的事现在办得成了,彻底改变了以往一个村靠几名村干部苦苦支撑的局面,既巩固了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也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作用。
二是汇集了群众改天换地的新动力。秭归县通过民主推荐村落“一长八员”,发挥他们在村落治理中发展经济、精于组织以及沟通协调等特长,消除了他们过去办事有愿望、施展无平台的尴尬,形成了“幸福村落”创建的中坚力量,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村级日常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幸福村落”这个小平台上,全县“一长八员”带动村落群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掀起了产业发展的热潮。一年时间全县新发展茶叶1.9万亩、柑橘2.1万亩、烟叶2.3万亩、核桃4.1万亩。“幸福村落”创建还大大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该县2065个村落义务投工32.8万个,筹集资金3254万元,新修公路337公里,维修公路2289公里,新修水渠21公里,维修改造水渠209公里,新建维修水池5400多口。盛产脐橙的水田坝乡王家桥村先后有4个村落自我调整土地,筹资投劳修通了9公里果园运输路,每年可节省人力转运费20万元以上。
三是发掘出维护一方平安的新源泉。村落理事会“一长八员”的人脉和威望成为维护农村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力量源泉。“一长八员”都居住在老百姓家门口,大家公认有威望,村民之间的矛盾根源他们最清楚,能够抓住矛盾调解的要害,往往只要他们几句话,或者一个屋场会,矛盾就能得到化解。九畹溪镇界垭村的一个村落里两户农民发生土地田界纠纷,一拖就是几年。村落调解员上任后,主动前去调解,他拿出过去当村干部时的笔记本,找出“大包干”划界时的原始记录,让矛盾双方心服口服,一场旷日持久的纠纷当天即告平息。今年以来该县县乡两级受理的来信来访、矛盾纠纷比往年同期下降31%,乡村和谐局面正在形成,在社会稳定方面做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村落”。
四是构建起乡村社会管理新体系。创建“幸福村落”缩小村民自治的管理范围,把农村社会管理的末梢延伸到村落,让村落成为最基础的自然单元,它比农村社区更小、更具有凝聚力、更方便基础建设和社会管理。这种将“大单元”的村民自治延伸至“小范围”的村落,构建村务管理“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落――村民”模式,不但改变了较多地方村民自治流于形式的问题,而且将村民自治落实得更加具体有效,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村民自治体系。
创建“幸福村落”的主要体会
秭归县创建“幸福村落”激发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群众的事群众一起办”,解决了农村基层一批现实问题,惠及了广大群众,得到了他们的真心拥护,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和体会。
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农村有效治理,要加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鼓励党员在“幸福村落”创建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把分散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组织体系,更好发挥乡村能人的“正能量”。
二要不断健全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幸福村落”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把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贯彻创建工作始终,注重探索完善各类组织协同机制、内部运行机制以及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等,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提高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三要逐步提升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乡村治理最成熟的状态是政社互动共治,必须培育群众的参与意识,拓宽参与渠道,扩大参与范围。要积极培育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民间组织,引导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形成社会服务管理的合力,激发正能量,控制负作用。
四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农村基层民生。“幸福村落”创建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要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实惠,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要加大常态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整合各部门资源,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输送“幸福村落”建设的动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