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总工会第六届“圆梦计划”助农民工上大学
从工厂保安成长为外资银行理财经理,从生产一线普工成长为大型科技集团高级经理……这样听起来并不容易的“人生跨越”,如今频繁地发生在深圳农民工群体中,这一切都与深圳市总工会“圆梦计划”帮扶活动密切相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在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工人彷徨无助时,市总工会在全国开先河对农民工实施公益性高等学历教育的“圆梦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家庭困难,但工作表现优秀”的农民工在职攻读专、本科学历。
笔者近日从市总工会第六届“圆梦计划”开学典礼上获悉,截至目前,已有3059名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圆了“大学梦”,仅今年就达到998人;近2.6万名农民工获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3700多场公益性的素质教育讲座送到千家企业,受惠职工近50万人次。
“人力资本投资是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也是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圆梦计划’的 重要特点就是以公共服务的角度,对困难职工、劳务工开展‘教育帮扶’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弱势群体农民工教育上具有开创意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 总工会主席罗莉说。
不让家庭贫寒制约劳务工读书
深圳是全国劳务工最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最早感受到劳务工素质问题的困扰,最早发现对劳务工不仅要使用,更要教育和培养。当大批洗脚上田、从学校到工厂的青年农民站在现代化的电子生产流水线上时,其绝大部分人都是一脸生涩和茫然。
据市总工会调查,深圳近700万劳务工中,约80%的劳务工从事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劳动,80%的劳资纠纷涉及劳务工,安全事故的受害者80%是 劳务工。这透视着深圳劳务工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支撑,提升劳务工整体素质是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打造深 圳质量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新生代农民工其实对读书成才非常渴望,但贫寒的家境往往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障碍。我们意识到,维权不仅仅是经济权利,更包括学习权、发展权。只 有创造机会让其接受教育、提升素质,才能让其融入深圳,实现体面劳动。”罗莉说,2008年由市总工会主办、市总工会农民工学校(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承 办,工会帮扶、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相结合,以帮扶劳务工为目标的“圆梦计划”正式启动。
该计划分成三个层级,一是为在深工作表现特别优秀、求学上进、家庭贫困并加入工会的劳务工提供帮扶攻读大专、本科学历;二是为在深困难劳务工和 深圳户籍失业、困难职工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位;三是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公益讲座,送教上门到企业、社区,主题包括政治思想及时政教 育、公民意识、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城市生活常识教育、职工身心健康教育、职工终身学习等。
“这也意味着,对劳务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不仅仅包括目前国内比较重视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应包括学历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等,为劳务工的个人成长、现代转型、市民转变提供较为整体全面的支持。”罗莉说。
培训课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
“公益高等学历教育”是“圆梦计划”最大的特色与核心项目,市总工会先后联合市慈善会、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网络教育学院,通过资金赞助、学费减免等方式开展教育帮扶。
在专业安排上,则充分考虑职工、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业余学习的特点。其中,大专班先后开设了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物流工程、财务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市场营销等紧俏实用的专业;业余中专班开设了财务会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等企业需求较多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开设了初、中、高级电 工,初、中级制冷工,中、高级计算机应用,物业管理等实用专业。
“高等学历教育可以帮助农民工重新进入国民教育体系,进入专业人员培养的中高等教育体系,可以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罗莉说,通过三年 学习,从2008年第一届至2010年第三届,共有近700名已毕业学员,绝大部分学员在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后,从工厂一线员工转岗至销售、管理、 咨询等知识含量较高、发展前途较好的岗位,更有多人通过招调工考试顺利落户深圳。
另一方面,“圆梦计划”还尝试走出校园,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先后在航嘉电子、中粮地产、工人度假村等企业开展业余中专学历教育,在海大装饰公司、万科物业公司、富士康企业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在专业选择、课程设计、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师选用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左右沙发、赐昱鞋业、青岛朝日啤酒、高新奇股份、航嘉电子等企业建立了远程教学点,与市总工会农民工学校进行同步教学,为大型企业学员学习提供方便。
将劳务工纳入输入地教育体系
除开创了资助劳务工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先例,“圆梦计划”此举也开创了将劳务工教育系统地纳入输入地国民教育体系的先河。
“目前开展劳务工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制度层面上,即劳务工教育培训公共政策普遍强调劳务工教育的重心在劳务工输出地区,但随着 新生代劳务工的发展壮大、劳务工群体发生显著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扩大,这样的劳务工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工的需求。”
罗莉认为,劳务工教育培训应“重心后移”,由以劳务工输出地区为主转为以输入地区教育为主,将劳务工纳入输入地职教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此外,“圆梦计划”的实践也表明,针对劳务工的教育培训,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向上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向“新市民”的转变。
“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获取资源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认同状况和社会融入能力。鉴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户 籍、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制度安排现实状况,提高农民工自身整体素质,培养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进而取得经济、社会地位,是促进其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的 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这不仅是带给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意义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带给他们城市生活的体验、平等观念的建立以及社区的互动体验,当他们内心体验得 到肯定和认同之后,就会生发出融入城市、适应社会的幸福体验。”罗莉说,“‘圆梦计划’是打造深圳‘新工人、新市民’的重要平台。”
目前,由于市总工会“圆梦计划”在关注劳务工生存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既帮困难职工、农民工解一时之困,更帮他们谋长远发展,逐渐成为破解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其运作模式更是被全国不少机构和组织复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据悉,市总工会今后将更多地把教育培训信息送到企业、职工手中,直接在企业培训室、生产车间、街道工会开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