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育种创新原始策源地,服务于种业之都建设 发布时间:01-19 01:54分类:新农村 建设好育种创新原始策源地,服务于种业之都建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种业改革和创新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新发展,尤其对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种业是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多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紧紧围绕首都种业发展需求,紧跟市场的发展需要,以全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为目标,发挥种业领域优势,把发展的重点放在科技创新和种业改革上,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加快新品种的创制,着力打造育种创新原始策源地,服务于首都种业之都建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深化种业改革加快创新发展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2016年7月,农业部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作为北京市种业改革试点单位,院党委书记高华表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应积极贯彻党的创新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实推进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已完成与所属种业企业的脱钩改制工作,权益分配改革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同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强化种业公益性基础研究,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下一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将进一步深化种业人才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分配形式,积极做好科技人员分类管理、落实好领导干部持股及兼职等工作。同时,扎实做好公益性基础研究,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建设成支撑民族种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 2011年10月,本着“模式创新、优势互补、股权激励、利益共享”的原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探索种业发展新机制,由中种集团投资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用成果、小麦中心科研人员出技术等入股合作,创建了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为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通过双方的合作,小麦中心科研人员直接进入新成立的种企开展育种与技术研发,原单位身份和待遇不变,育成品种归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所有,并根据股权收益进行分红。这种合作是机制上的“杂交”,这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企合作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实现了科研成果与产业转化和技术推广的高效对接。公司成立后,杂交小麦育种进度和推 广速度比以前提高了3至5倍。2014年8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北京顺鑫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注册资本1.2亿的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顺鑫集团资金入股4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及资金入股43.5%、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入股12.5%。公司成立后,以玉米中心为科研依托,立足于北京顺鑫控股集团强有力的发展平台,紧紧围绕国家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北京市提出的打造“种业之都”的发展规划,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创新种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介入,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2015年12月30日,由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全体职工共同入资,成立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占股40%、职工和育种家团队占股60%,科研人员按照工龄、职称、贡献等确定股份系数进行现金出资。改革后,企业增强了创新活力,研发积极性不断增强,销售收入突出,成为全国蔬菜种子行业的领军企业。 多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育种科研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科技兴农,种业为先。种业是农业领域中科技含量最高的细分领域之一。激发种业的创新活力,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一直紧紧围绕国家关于科技创新驱动种业发展的战略,坚持创新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高华表示,要把科技创新这一支撑改革的措施落实到新的首都功能定位上来,落实到支撑产业升级上来,要增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能力,着力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建设成为育种创新原始策源地之一,带动周边,服务全国。院长李成贵提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会坚定不移推进创新,以创新为统领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提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实力、活力和影响力。 多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育种科研创新方面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小黑驴驮来致富“经” 北京农村宅基地今年下半年将确权和登记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