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新农村发改委:城镇化最大挑战是农民工市民化

发改委:城镇化最大挑战是农民工市民化

发布时间:02-05 16:54分类:新农村

[ 最大的挑战是农民工问题。农民工伴随工业化,从农村走进了城市,社会保障没有解决 ]

2008年金融危机后,沿海地区由于外贸出口受阻,经济增速放缓。相比之下,受外贸影响小的内陆地区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快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经济增速也保持快速增长。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里,中西部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快于东部的态势。

未来,中西部高速增长的态势能保持多久?哪些地区将是发展亮点?城镇化将为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日前,《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肖金成认为,西部地区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长江上游的成渝地区、关中、云南等地,中部的长江中游地区、长株潭、中原城市群和江淮地区都将是未来增长的亮点。

农民工问题是最大挑战

第一财经日报:“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引擎,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中长期动力。现在地方政府对城镇化也十分看重。您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肖金成:社会上并不是按照城市化的本源去理解。往往望文生义,比如城市加化就是城市化,把农村变成小城镇就是城市化,这就差得太远了。

很多地方政府提的是城市化,但实际上干的不是这回事。比如说把城市化理解为建设城市,把农村都建设成二层楼,把农地变成建设用地,发展房地产,搞条路就是城市化。

日报:目前城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在哪?

肖金成:最大的挑战是农民工问题。农民工伴随工业化,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但他们还能退回去吗?城镇化按照常住户口算现在是50%多了,农民工退回去就是30%多,而我们未来还要达到70%,这个怎么处理呢?

农民工是一个人进了城,不是全家人进了城。社会保障没有解决。(农民工)在农村还有两亩地,但到城市什么都没有。

农民工拿在城市挣的钱回到农村盖房子,子女在农村,老人在农村,他的宅基地承包地和房子怎么解决。还有农民工在城市属于半定居状态,工作不稳定,如果薪酬没有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把老婆孩子接到城里来,那样他的根始终在农村。如果这些农民工回去了,城市需要的劳动力没有了,劳动力价格就会大幅上涨,我们城镇化的目标就达不到。

日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社会保障再设计的过程?

肖金成:首先报酬得有一个合理的水平,让他在城里的就业和收入能养活全家,这样才不会回到农村去。第二,他们的福利得和城市居民一样,也就是“市民化”,这是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是他进了城,得和城里人有一样的待遇,你不能什么都不管他。第三,得有保障,这个保障不是政府提供的,他是自己为自己保障。因为城里人的保障也是自己为自己建立的。我拿了工资要交一部分,单位交一部分,然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农民工为什么要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待遇呢?农民工到城市里来工作是做了贡献的,是交了税的。尽管形式上没怎么交税,但他给企业工作,企业挣了钱,交了税。这难道不是给城市做贡献吗,你难道不应该给他们提供福利吗?

日报:在城市化路径上,中国城镇化应该以中心大城市为主还是以走小城镇的道路?

肖金成:中国城市化道路,应该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哪里有产业,就会转到哪里去。哪里有就业,他就会到哪里去,不是你想到哪里去,他就会到哪里去。这是企业市场选择的过程,是农民工自我选择的过程,不是政府设计的过程。现在学者和政府都是主观愿望而不符合客观实际。你的产业在大城市,你非要让他们到小城市去,那是等于让人家去喝西北风。

产业应当按照合理的分布,比如小城镇应该有合理的产业,这样的人口会自动的集聚。你产业都在大城市,你都不让人家到大城市来而让人家去小城镇,小城镇没什么产业,找不到工作,让人家怎么活。

中部是未来亮点

日报:这几年来中西部经济增速快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和沿海的经济发展差距有缩小趋势,现在西部很多地区干劲都很足,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肖金成:干劲足一定要和自己环境条件相结合,有些地方干劲足并不一定是好事。有些地方干劲很足,但却导致生态破坏,在流域上游把源头污染了;有些地方降水量很低,只适合种草却非要开荒。我们过去有很多教训,把草原变成农田,把森林变成农田,结果生态破坏了,粮食也没长出来,最后变成了沙漠。

所以必须要符合客观实际。西部地区有些地方像长江上游就不错,具备市场土地和人口支撑,环境、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都不错。

但那些不适合发展的地区,就应该将部分人口转移出来。这同时也要求东部大城市要改变短视做法,吸纳农民工成为你的市民。农民工给你作了贡献,然后你再让他回去,再赶到上游去。他们在大城市打了工再回去就不是原来的他们了,就不会满足原来在西部的生活,他看到满山的树能无动于衷吗?

而且中国的西部和美国西部完全不同,中国从西到东是坡形,西部是屋脊,大部分流域都是从西到东,而美国西部也是沿海地区,旧金山、洛杉矶和西雅图都是沿海,不像我们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日报:这几年我们看到四川、河南这些人口大省,在吸引富士康进驻之后,吸引很多人在当地就业,并且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这是否会成为中西部未来的趋势?

肖金成:这是内陆的某些地区,而不能笼统地说整个中西部。例如长江上游成渝地区,有1亿多人口,如果在欧洲就是个大国。随着收入的增长,会带来很大的需求,所以企业在这里生产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场。河南有1亿人,本身需求就很大,劳动力很充足,它的制造业就地就能发展。另外一个是关中,当然它水资源是个问题,过去水资源为啥不是问题,就是因为生态原因,黄土高原遭到破坏。

有些地方条件很好,完全可以聚集很多人口。但不能笼统地说中部和西部,而是应该因地制宜。我们要把它细化,将制定的规划落地,不能笼统地说东部怎么干,西部怎么干。

日报:未来中西部有哪些地方会是发展亮点?

肖金成: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长株潭等,尤其是中部地区是未来的希望。比如江淮地区,合肥是个发展前景很好的地方,既不缺水,又是平原。它离东部近有很多好处,可以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左右逢源,它又接近东部的区位,又靠近中西部的市场。过去这个地方交通不便,所以没有体现自身价值,现在交通条件大改善之后就不一样了。

日报:这两年西部增速都很快,四川、陕西都是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地方,其发展潜力能持续多久?

肖金成:西部大开发应该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物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也就是提高人的素质,适合发展的就集中发展,不适合发展的就转移。现在由于东西部差距比较大,国家支持西部搞基础设施,直到现在还是投资拉动,投资就增长,速度就加快。而不是内生型经济。

对东部地区来说,受到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如果把外需变成内需,进而吸引大量的人口,人口本身会带来大量的需求。东莞就是乡镇型的发展模式,聚集了很多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低小散型,并没有把劳动力固化在那里,没有使之成为他的居民,没有形成消费和需求,最后经济危机来了,人也走了,产业也活不了了。

中国农民在“多重身份”中看到增收希望 水稻田的田菁怎么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