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新农村中国自然村落“空心化”

中国自然村落“空心化”

发布时间:03-16 16:17分类:新农村

 

  【新闻事件】

  ☆十年消失百万自然村

  据统计,中国自然村十年间由360万个锐减到270万个,这意味着“每天消失300个村庄”。“中国速度的城市化”正在引起人们的讨论与反思。

  那么,农村会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吗?有代表委员在今年的两会中表示,防止农村“空心化”和“去农村化”,使大批农民工成为“候鸟”。

  【走访调查】

  ☆村里年轻人都进城了

  在中国首都以北、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沿途村庄常常是大面积无人居住的房屋,这些村庄正加速湮没于人们的视线中。

  47岁的刘树海是河北二龙山村的村小组主任:“东头贴着瓷砖的那家,在四五年前搬到县里了;旁边那家,十年前搬到了北京;这家到内蒙打工了。”

  “有的为了赚钱养家,有的为了到城里陪小孩上学,有的考学后直接在城里落户了。”刘树海说,“以前这个村有150多口人,这些年都进城了,只剩下不到30口人。”

  ☆一年收入不超过万元

  有着近100年历史的二龙山村是个自然村,所在地域气候寒冷、多风、干旱。老百姓种植胡麻、莜麦、土豆等大田作物,属于靠天吃饭,收入颇少。

  “除了种植,这里的村民还依靠养殖牛羊为生。”刘树海说,“以前全村曾经共有2000多只羊。国家为了改善生态,实行禁牧政策,村民们的养殖方式也由放养改为圈养。”

  刘树海说,自己养了5头牛,一年能生产3只小牛犊。按照2012年的行情,刨除成本,忙碌一年能得到的只有8000元左右。较高的圈养成本更压缩了养殖的利润空间。

  ☆村庄正在慢慢消失

  “虽说这些钱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但不能让孩子们继续当放牛娃。”刘树海说,女儿考入了石家庄的一所大学,每年5000元的学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

  村民们也因经济压力纷纷放弃养殖,选择进城务工,剩下的30人中,20人是60岁以上的老人。“估计不到10年,甚至不到5年的时间,这个村庄将彻底没人居住。”刘树海说。

  “以前,村子里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玩耍的孩童,还有晒太阳聊天的村民。而如今,我只能站在村口,盼望在城里的乡亲们能常回来看看。”刘树海怅然地说。

  ☆海南同样面临村落消失

  而在海南,同样有着大量村庄因拆迁转移,正在消失。海南建省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海南岛上被拆迁、改造、消失的自然村落约2000个。

  白查村是海南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黎族村庄,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旧村整体改造的完成,白查村的村民全都搬到了一里地以外的新村。

  村里80多间凝固了千年历史的船形屋,因为没有了人气,在风雨的侵袭和自然的磨蚀下,正在日渐一日地衰败下去。

  ☆那些消失的美丽村落

  具有海南“最后草屋部落”之称的昌江洪水村,随着村民迁入了不远处的砖瓦新房,如今洪水村的黎族传统民居船形屋渐无人烟,面临着消失的困境,它的保护又面临尴尬。

  地处海南临高县东部的加来农场与美台乡的边缘偏僻村庄文客村,这里交通闭塞,许多田地长满了杂草,村里只有几栋被遗弃多年的破旧农舍,残垣断壁横亘在高高低低的草丛里。

  与文客村相类似的海口羊山地区的一些村落,现在也人去屋空,村落偶尔可看到一两个年纪近百岁的老人,年轻人大都搬到附近的镇上去住。

  ☆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此外,进城赚到钱的村民,回到村中,纷纷拆了老房子建起水泥钢筋房。以高速度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多数古村落如行将就木的老者,与世无争,正在渐渐远去。

  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表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并批评城市文化悲剧正向农村转移。

  冯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迅速瓦解。因此,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

  【专家观点】

  ☆专家:不会完全消失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张学良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逐渐消失,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张学良说,当今世界发达工业国家的农业从业者,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农民仍是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群体。

  “发达工业国家的城市化率很长时间一直停留在80%左右就是明证。”张学良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与农民的完全消失很难成为现实。

  ☆透过数据了解深层次

  从统计学上看,没有证据肯定中国每天还会有50或300个村庄继续消失,也没有证据否认,消失的农村可能本身就是所有村庄样本中最容易消失的个体,农村的消失可能也仅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某一特征。

  更重要的是,每个村庄的独特性与异质性需要做更严谨的调研,否则就可能犯统计谬误。“我们需要透过数据,更加关注这些消失的农民去了哪里?在城市生活得怎么样?消失的农村土地利益如何分配?传统的乡村文化我们保护好了吗?”张学良说。

  张学良表示:“我们的城市化质量需要提高,城市化目标需要考量,城市化成果需要分享,城市化过程更需尊重民意与民俗。”

  ☆避免城市中产生“农村”

  当前,中国城市化是“隐性城市化”和“准城市化”现象并存,城市化质量不高。“隐性城市化”是指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尚未取得城市正式居民地位的长期留居城市的人口;二是存在大量居住在乡村、但已经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居民。

  所谓的“准城市化”,则是指目前的许多小城镇规模很小,设施落后,大批建制镇的居民虽然已经成为城镇居民,但是仍然没有脱离农业,生活条件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目前中国部分城市的“城市病”严重,“城中村”现象也很普遍,“我们要警惕在消灭农村的同时,又在城市中产生‘农村’。”张学良表示。

  ☆未来理想的中国农村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何使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得更自然一些,更健康一些,这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命题。

  那么,未来理想中的中国农村是什么样?“乡村现代化了,人又多了起来”,“今天的乡下人享有城市生活的一切舒适”,“城市人一有可能就从城市溜走”,“城市也出现了乡村化”……这样的农村是否理想?

  【相关报道】

  ☆农村消失的根本原因

  有专家称,传统农村消失的根本动力在于传统农民的消失。一个受传统农业束缚的人,无论土地多么肥沃,也不能生产出许多食物。节约和勤劳工作并不足以克服这种类型农业的落后性。

  传统农民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70后、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尽管受教育程度较高,大都有过城市经历,但他们却很难再回到乡村。

  即使回去,他们也不会重复父辈的人生,而新农民的出现和壮大,必将使传统农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才是传统农村走向消失的根本原因。

 

三桥乡两千余名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山西吕梁:打出深井水 推开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