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新农村未来全局性民工荒将成常态

未来全局性民工荒将成常态

发布时间:08-01 00:20分类:新农村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壮大,农民工流动就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招工难:从绝对过剩转为相对紧缺,从建筑业转向服务业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农村仍有剩余劳动力,但主要是40岁之上的中年劳动力,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严重不 足,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供求明显偏紧。农村新增劳动力数量的下降,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则外化为熟练技术工人和35岁之下普通工人的“双紧缺”,其中普 工尤为紧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2010、2011年调查显示,从缺工数量看,生产性岗位的普工最为紧缺,其次是技术性岗位。从短缺 程度看,2010年缺工持续时间平均达5.3个月,2011年缺工持续时间则达8.3个月,这意味着长期以来“无限供给”的农村廉价劳动力资源和持续的 “民工潮”已被“民工荒”取代。

  这些新增劳动力仍然主要涌向东部区域,但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地方的吸引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以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河南为例,2009年河南省有1019万农民工在省内实现就业,到了2011年就达到了1268万人。与此相似,安徽、重庆等劳动力输出地均有大量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就近就业。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当前外出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在降低,如1亿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其中尤以16~25岁者最多。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年龄 小,受教育水平却相对较高。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67.2%,比传统农民工高18.2个百分 点,拥有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重分别是过去农民工的1.6倍、2倍和2.3倍。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 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这种发生在农民工群体身上的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趋势,提醒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他们,需充分理解他们较 高的职业期望。

  实际上,新生代农民工不屑于干批发、零售、家政、保安等等低端服务业工种,大学生更不愿意降低身段去填补“民工荒”造成的空缺,

  这就造成了这些行业整体呈现用工紧缺状态,再加上这些行业又普遍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利润空间有限,工人工资少,对比生活刚性成本的不断增加,日益压缩着就业者的生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工种对那些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单一、年龄偏大,但劳动力还行的40岁以上大龄农民工而言是个不错的就业选择,既能解决用工荒,又可增加收入,但是不彻底的城市化,将这些40、50后人员挡在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大门之外,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资源浪费。

   既然不愿意从事低端服务业,那么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什么呢?数据显示,当前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行业时, 不仅看重岗位的工资水平,也很看重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前景,他们中有73.9%集中在制造业,其他集中在服务业餐饮业等,很少会从事建筑业。目前从 事建筑业的多是35~50岁的上一代农民工。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期望,对比不少企业能够承担和提供的条件,确实高出不 少,这就凸显了招工之难。全国妇联2011年底发布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有六成人会因为“工资比较低”、近四成人因为“没有发展机会”、“影响健康” 等原因选择离开原工作单位,在多个工作单位和城市间频繁流动,导致企业招工难。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2010、2011年调查显示,关于招工难的原因,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期望高”。

  趋势:全局性民工荒不可避免,就近就地转移成热选

   2005年以来,用工短缺现象逐渐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蔓延,今年尤其突出表现在四川、重庆、安徽、河南、湖北、湖南、 江西等我国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出现了用工荒。这表明,过去那种地区性的用工荒正呈现扩大化倾向,全局性的民工荒将成为常态。

  对应供 不应求的趋势,农民工的工资自然水涨船高。自2004年沿海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后,农民工工资结束了长期停滞状态,进入一个快速上升通道。截至目前, 农民工工资已连续7年上涨,工资性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04~2011年,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达到12%左右。未来,随着劳动力紧缺成为 常态,必然会促使企业重视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带动农民工工资上升。

  与此同时,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将成趋势。

   目前,整体而言,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大部分纺织加工、服装加工、玩具加工、电子产品加工、制鞋业、建筑业等属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处产业链 低端,主要依靠薄利多销,依靠延长劳动时间来产生利润。未来,随着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高企不下,以及融资难等因素叠加一起,企业利润空间将继续被压缩, 这意味着通过大幅提高工资吸引劳动力的持续性将减弱。相比之下,家乡就业的吸引力将持续上升。

  农村富余劳动力不用出远门就能实现就业。 这不仅减少了农村劳动力远距离外出就业的盲目性和就业成本,也将增强其就业的稳定性,同时方便照顾家庭,有效缓解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社会性问题。 2011年,农民工在省内就业是8390万,增长了10.1%,出省的农民工是7400多万,下降了3.2%。由此,未来为农民工服务的重点也将由过去主 要为异地流动就业服务,变为围绕“异地流动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三方面服务。

  即便如此,总的来说“用工荒”依然存在。中西部 地区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方便等优势,目前吸引了不少企业、产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西部的此种优势 正在逐年递减。事实上,普通工人短缺已经成为不少转移到中西部企业的发展硬伤。日趋频繁的“用工荒”将给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蒙上阴影。

不再向往城里人的生活——记农村创业女能手李月芳 猪食的加调料催肥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