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设施管理有待加强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也是衡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硬件指标。日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社会文化卷》显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投入主体相对单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
从村庄文化投入来看,我国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相对单一。村平均文化投入为2.27万元,其中88.96%的村庄文化投入主体为政府或村委,靠社会捐赠的村庄占比为9.26%。在169个有效样本中,93.49%的村庄图书阅览室的投入主体是上级政府或村委会,由农民或其他组织投入的占比为1.18%;老年人活动中心投入主体为上级政府或村委的村庄占比为90.74%,5.56%的投入主体为农民或其他组织。
与农村公共文化场地的建设率相比,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建设薄弱。在193个有效样本村庄中,82.71%的村庄建设了公共文化设施,但配备了文化设施管理人员村庄占比仅为6.18%,而在配备文化设施管理人员的村庄中,93.82%的管理人员为兼职管理;在208个有效样本村庄中,56.69%的村庄建设了公共体育设施,而配备有体育指导员的村庄占比仅9.62%,其人均服务人数为1642.98人;活动站点配备了工作人员的村庄占比为12.24%,人均服务1453.94人。此外,在调查农民对文化设施不满意的原因时发现,农民对文化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活动次数较少表示不满的占比分别为30.30%、22.58%;在对阅览室不满的原因调查中显示,因自身参与热情度不高而致不满的占比最高,为43.17%,其次是书籍内容枯燥,占比28.78%。
从公共文化设施维修情况来看,在180个有效样本村庄中,9.44%的村庄文化设施是年久失修的,13.33%的村庄不清楚设施维修情况。此外,13.66%的农民对图书阅览室不满的原因是设施陈旧,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室设施的该项占比分别为12.90%和9.09%,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农民的使用和评价。
本项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暑假“百村观察”项目,对全国31个省的260个村和3648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2009年以来,“百村观察”项目利用学生寒暑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村进行每年两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调研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