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新农村“藠头村”的另类生活:农村种田城里生活

“藠头村”的另类生活:农村种田城里生活

发布时间:08-08 00:31分类:新农村

  老政委带记者走基层

  老政委带记者走基层

  图为项臣王接受采访。记者何晓刚 摄

  村名:江夏区舒安乡祝庙村

  地理:江夏东南部,梁子湖畔,与鄂州、大冶交界。丘陵地貌。

  资源:全村236户村民,965人,耕地2400亩,山林700亩。该村种植藠头有800年历史,年产120万斤藠头。

  革命史:祝庙村,我党早期革命家项英故乡。土地革命时期,该村先后建立了湘鄂赣边区苏维埃梅林区委和王班区委,并成立了自卫军和赤卫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支援红军,抗击日寇的革命活动。

  “别人往外跑,我就往回跑。”

  怀揣20万元的年纯收入,陈立文笑得特别爽朗。2005年,他辞工回家种藠头,如今成为祝庙村的藠头种植能手,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1月19日下午,江夏区舒安乡祝庙村支部书记易安才说,祝庙村以打工经济为主,并发展特色藠头产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600元。

  【山村印象】

  100多户村民进城买房

  暗红的砖墙,黑色的瓦片,老旧的平房民居,数十年未曾改变。

  祝庙村项家湾,中国早期革命家项英的故乡。一座雕像、一间民房展览馆,记录项家湾的不平凡。

  项家湾无杂姓,均与项英同姓。19日下午,63岁的村民项臣王,端坐在家门口,吧嗒吧嗒抽烟。一间平房,他和老伴守了35年。

  他并非没有钱,做不起洋楼。只是,他把钱给了儿子,让他们在城里买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项臣王说,他有2个儿子,在武汉城区开副食店,一年收入大约有10万元。而他和老伴在家种了2.5亩口粮田,日子过得很滋润。

  易安才说,全村236户村民,像项臣王这样的村民不少。50%的农户打工致富后,都进城去生活,留在家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

  【山村变化】

  返乡种藠头年收入20万元

  大量农民外出打工,闲置了很多土地,让精明的农民工陈立文发现了商机。

  陈立文,今年49岁,祝庙村村民。曾经,他和妻子到武汉一家食品加工厂打工。藠头加工,就是这家食品厂的主要业务之一,藠头加工产品销往日本、韩国。

  2005年,陈立文发现,食品厂对藠头原料的需求量很大,而自己的老家祝庙村正好产藠头。江夏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帅业勤说,早在宋朝,祝庙村就开始种植藠头。藠头入口无渣,脆嫩可口,还有口腔杀菌功效。

  这一年,陈立文返回老家种藠头。大量农民外出打工,闲置了很多土地,这让他成为祝庙村乃至舒安乡最大的藠头种植户。

  “我承包了80亩地种植藠头,产品直销到以前打工的加工厂。”陈立文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产5000斤藠头,每斤卖一元,一年毛收入40多万元,纯收入20万元。

  陈立文走上了致富的路,过上了“另类”的农民生活:在农村种地,回城里生活。目前,祝庙村有20多户村民种植藠头,年产120万斤。

  【山村未来】

  招商引资发展藠头加工产业

  “祝庙村的优势产业是藠头,我们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藠头产业。”舒安乡党委书记孙艳霞说,舒安乡曾出台措施鼓励农民种植藠头,对总产量高的农户进行奖励。易安才曾获奖一台彩电。

  2009年,祝庙村成立了琼珠藠头合作社。易安才说,目前,藠头的销售主要依靠订单。一旦藠头销售行情上涨,村里还将发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

  孙艳霞说,乡政府将招商引资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带领老区人民致富。

  此外,江夏老区建设促进会还争取了资金,帮助祝庙村发展120亩鱼塘,增加村集体收益。

  【村民期盼】

  政府帮助贷款 维修破损道路

  “我还想继续扩大藠头种植面积,但平整土地需要大量资金。”陈立文说。去年,他的藠头大丰收,今年准备扩大规模,但贷款有些难度。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帮他争取优惠政策,从银行贷款,做大藠头产业。

  村民们还期盼,上级政府加大对祝庙村的交通投资力度,提高公路等级,维修破损路面,修建连通舒安乡到江夏五里界之间的仙人湖大桥。

怎样防治茼蒿叶枯病? 高温季节养殖南美白对虾注意“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