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新农村强基础 促党建 助跑新农村建设

强基础 促党建 助跑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09-05 23:56分类:新农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稳定、农民致富及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双牌县就如何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坚强堡垒,提升其战斗力、凝聚力、发展力,助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开源提质,充实三级梯次队伍

  双牌县通过拓宽渠道、提高素质、严格把关,不断壮大强村级班子、农村党员、后备干部三级梯次队伍,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激发班子活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拓宽渠道,优化村级班子队伍。积极拓宽村干部的选拔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使村级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目前,全县村支两委班子中平均年龄42.1岁,最小的23岁,比上届下降3.4岁;高中文化以上的372人,比上届提高了18.6个百分点;热心为民谋福利、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达256人,比上届提高21个百分点。同时,从县直部门及乡镇党员干部中选拔熟悉农村工作、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发展农村经济本领的干部到农村任第一支书,通过发挥政策、信息、思想观念上的优势,有力推动了后进村整顿转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是提高素质,强化农村党员队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支部委员发展党员责任制度,将培养优秀农村青年入党列入村支部委员任期目标和年度考核内容,要求每个村党支部每年必须培养1-3名35岁以下优秀青年为入党积极分子,3年内每个党支部必须发展1-2名优秀青年入党,并做到严格把关,规范程序,慎重发展。全县现已基本消灭了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行政村。同时,积极引导,将青年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创业人员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储备入党积极分子的后备力量。去年来共培育优秀农村青年人才450余名,有325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80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112人发展为预备党员。

  三是严格把关,深化后备干部队伍。严格标准,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及时把一批能力较强且得到村民认可的同志选拔确定为后备干部。按照1:1的比例,在全县195个村建立了年龄在30岁左右,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素质较好、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对条件成熟的按规定程序提拔使用。2005年来,我县已有120多名后备干部被选拔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

  二、强基固本,打造三大工作平台

  双牌县从打造财务管理、阳光村务、民主监管三大工作平台入手,不断健全和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致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民主管理水平。一是规范程序,打造财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监督,确保村级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的按时足额发放。将村干部报酬和各村公用经费都列入年初预算,并设立专门的账户,明确专人管理,确保资金(包括各类转移支付经费)专款专用;全面落实村级财务代理制度,以乡镇场成立村会计服务中心,受村委托为村记账并代为保管各种财务凭据,将村级资金纳入管理范围,有效防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中的混乱现象;完善村级财务审核程序,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成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实现“村财民理乡代管”。二是拓展功能,搭建为民服务平台。突出拓展活动场所使用功能,使之成为党员开展活动和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大舞台。重点在科学利用、提升效能和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在村级活动场所制作规范的公示栏,定期发布农业科技知识、农业致富信息,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创新服务模式,开通便民通道,建立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通过播放电教片、举办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和致富能人现场讲解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对党员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农村实用科技、劳动技能等教育培训。三是健全制度,开启民主监督平台。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了对村干部队伍的管理。全面推行了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将年终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奖惩、绩效报酬发放和调整不胜任干部的依据并归档。同时,坚持把重大村务、财务和村干部施政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组织了群众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重大村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村干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此外,坚持和完善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凡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通过村民会议或全体党员会议进行民主讨论,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07年来,群众反映村干部在财务、村务上的信访案件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6%和18%。

  三、承上启下,提升三项发展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制定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利用内外两种资源,优化村域发展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一是善于钻研,增强政策执行能力。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善于用政策解决问题,切实把党的政策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生产力。村支部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吃透精神,全面理解。并把政策宣传到位,让广大群众了解中央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规定,了解新农村的主要内涵和建设目标,以此来激发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同时,坚决彻底地贯彻执行好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议决策,不搞“截留”,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让党的政策、上级的要求原原本本地落到实处,并把政策运用好,真正做到实际、管用、有效。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带民致富能力。结合本地农村实际和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利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双带”能力,并健全了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动态地掌握村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并作为了解、评价、使用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群众带动群众学习,将之建成农村党员群众致富的金钥匙。五里牌镇线口村支部书记陈海武,在村里率先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种植甜玉米、优质油茶,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该村规模种养方兴未艾,村民收入水涨船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是构建机制,培育应急处理能力。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最大限度预防减少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乡村协同督查制度,各乡镇每月召开村级矛盾调处工作分析例会,督查矛盾解决进程和效果,对一些重大的复杂矛盾,逐件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限期调处。

  2008年春,双牌县遭受了50年罕见的冰冻灾害。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先后组织3000多名党员干部、5000名民工群众、500台车辆机械、400多吨生活物资支援灾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抗灾一线,带领群众抢修电力、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确全县没有因灾死伤1人。该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灾先进县”称号。近三年来,运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成功化解了33起因山林权属、交通事故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潼南: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 荞麦产业开发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