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获证有机食品达243个
另有绿色食品179个,无公害农产品421个,我省农产品认证总数居全国前列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通讯员祁建平 记者姜艳)一个鸡蛋2.6元,1斤鸡蛋30多元,是不是贵得有点儿离谱?跟当前市场上4元多钱一斤的鸡蛋相比,这种鸡蛋可以称得上是“金蛋”了。
6月7日,笔者来到位于平山县西岳村北面的一个养鸡场,只见4000多只华北柴鸡在山坳里悠闲地“生活”着。
“金蛋”背后的秘密
“这些鸡都是散养,吃的是山上的虫子、草籽,并喂养少量的白菜、玉米等,绝不喂饲料。”养鸡场负责人高风明说。
这些鸡不光“吃”的特别,“住”的也很清静,两排鸡舍坐落在半山腰上。“这个养鸡场所处的环境是经过严格检测的,土壤中不能含有化肥、农药等物质。”养鸡场所属的河北西柏坡红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英介绍说,公司从事无公害、绿色食品做起,2008年通过了食品认证,达到了安全的最高级别。
王继英所说的“最高级别”,并不是自封的。按照目前我国农产品认证类型,分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这三个等级,其中有机食品对和生态环境要求最高,是国际上通用的评判食品卫生安全程度的最高等级。如果把食品比作一个金字塔,有机食品则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其生产非常不容易。
“我们在有机食品认证的时候,国家授权的认证机构对这里的环境、土壤、地下水源、矿物质含量等十多项指标进行了检测,而且每年都要进行监督检查,审核合格才可继续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王继英坦言。
尽管认证不易,但效益可观。王继英出示的产品检测报告显示,这种“有机蛋”不含抗生素,谷氨酸、活性钙含量比较高,因此论个卖的“金蛋”依然供不应求,全部销往了北京市场。
农产品认证保障食品安全
随着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兽药等大量使用,农业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农产品是食品的主要来源,为此很多国家都从食品源头抓起,引入质量认证的管理理念,把农产品认证作为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省质监局认证监管处处长李风泽介绍,作为质量安全管理和保证的重要手段,农产品认证已经是国际通行做法,目前全球有120个国家进行生产,全球有机生产和贸易额占农产品出口额的1%。
据了解,我国农产品认证起步于1990年,近年来发展迅速,仅有机产品一项,目前全国已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就有几十万亩,认证产品包括谷物、豆类、蔬菜、饮品、中草药等近100个品种。
1999年,我省9个县市的22万多亩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了省级无公害生产资格认证,成为我省农产品认证的发端。此后,我省农产品认证呈快速发展势头。省质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已经达到243张,绿色食品认证证书179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421张,全省获得农产品认证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以石家庄市为例,几年前,该市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只有“康钛益”牌鸡蛋一个产品。而现在,灵寿县河源渔业合作社的“横山湖”牌水产品、凤凰薯业的红薯都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此外辛集市“益康”黄冠梨通过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晋州马坊营村的百亩梨园也已进入有机梨转换认证程序,申请农产品有机认证的企业明显多起来。
“农产品认证,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残留等污染问题,还极大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李风泽认为,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用好这张市场“通行证”,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食品安全放心省”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监管严防山寨版有机食品
如今,超市内琳琅满目的柜台上,贴有“有机”标志的食品越来越多。在消费者眼中,有机食品代表着安全、营养,但是殊不知这其中也是鱼龙混杂,以次充好、伪造认证标志、超期认证等违法现象在有机食品市场时有发生。
面对有机食品认证乱象,如何对认证产品和认证机构进行有效监管?
李风泽说,在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的同时,省质监局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大对认证产品的监管力度,建立获证企业信息档案,实行监管信息月报制度,组织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标志、证书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认证证书等行为。
据统计,仅2010年全省共检查各类获证企业130家,其中HACCP认证企业24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4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14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42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6家,检查获证产品147个,检查了17家认证机构的工作质量。结果显示,我省大部分食品农产品认证企业管理较为规范。
李风泽表示,只有经中国认证机构认证过的产品才能称为有机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外包装上是否有国家认可的有机认证标志和证书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