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白发病及其防治
一、症状及传播途径
谷子白发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从种子萌芽到成熟,各生长期表现不同症状。幼芽被侵染,弯曲、变褐色、腐烂,称为烂芽。幼苗期叶片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苍白色或黄白色条纹,并在叶片背面生长有密生的粉状白色霉菌,称为灰背。孕穗期病株上部叶片变黄白色,心叶不展开,直立于田间,形成白尖或“枪杆”。抽穗期病株的黄白色心叶逐渐变红褐色,叶片纵裂成细丝,仅残留黄白色的植株维管束,卷曲如发状,称为白发;病菌侵染穗部,使穗上全部或一部分颖片伸长,呈刺猬状,又称看谷老。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肥料和附着种子上越冬。
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谷子发芽时从芽鞘和幼根表皮直接侵入,随生长点扩展。在幼苗叶部形成灰背,产生大量孢子囊随风雨传播,从幼苗心叶侵入,亦能产生系统症状。苗期多雨时,发病较严重;连作田菌源数量大或肥料中带菌数量多,病害发生严重;土壤墒情差,出苗慢,播种深或土壤温度低时,病害发生亦严重。
二、防治方法
播种前可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及时拔除灰背、白尖等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