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中后期的管理技术
对于黄淮麦区来说进入4月份以后冬小麦陆续开始抽穗、扬花、授粉、灌浆,生长进入中后期。小麦生长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盛发期。抓好以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一喷三防”为重点的小麦中后期管理工作,对确保夏粮丰产至关重要。
一、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
小麦拔节后需水较多,尤其是挑旗孕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良好的水分供应能提高小麦结实率,延长旗叶的功能期,有利于灌浆、增加千粒重,所以要浇好灌浆水。但小麦浇水一定要与防倒伏相结合。掌握不旱不浇,有风不浇,雨前不浇。因此,对前期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类苗或者早春进行过返青期追肥量不够的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一般亩追尿素15~20公斤。
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防止后期倒伏,除了精量播种培育合理群体结构、氮肥后移、化控等技术外,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时增施钾肥具有明显的防倒增产效果,所以建议高产创建地块在拔节期追肥时结合氮肥亩追钾肥6~12公斤。追肥时要注意,将化肥开沟深施,杜绝撒施,以提高肥效。
二、全面推行“一喷三防”技术,防病防虫防早衰
小麦拔节以后,随着温度提高,多种病虫害逐步进入多发期。主要有麦蚜、麦红蜘蛛、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要搞好预测预报,及早进行防治。
近几年来“一喷三防”技术在小麦中后期管理中被普遍采用。即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抗旱剂等混合加水喷雾,能同时实现防治小麦病虫害、预防干热风、防止倒伏和增加千粒重,达到增产增收。
小麦抽穗到乳熟期喷施叶面肥,经麦叶吸收后,能加快干物质的合成、运输和积累,使麦粒灌浆充足,灌浆速度加快,有明显的增加粒重和促进成熟的作用,从而减少干热风的危害。目前常用的叶面肥主要有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0.2%的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溶液和1%~3%的尿素溶液。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和喷施次数,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与叶面肥喷施相结合。防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锈病、蚜虫等,亩用20%三唑酮乳油每亩50毫升+10%吡虫啉2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克+10%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用上述方法防治能同时防病、治虫、补养,起到一喷三防的功效。也可亩用10%吡虫啉10~15克、25%吡蚜酮悬浮剂30克和5%溴氰菊酯2000倍液加入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防治。同时兼治灰飞虱,预防玉米粗缩病发生,防止小麦干热风。施药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
三、防止倒伏
小麦倒伏不仅导致粒重降低,而且由于下部叶片和部分单茎死亡(光照不足),穗数亦有减少。为了防止倒伏,除了在生育前、中期采取有关措施外,后期在灌水方面还应注意,减少灌水次数,即在浇好灌浆水的情况下,一般不再浇水。因为随着籽粒灌浆进程的推进,穗部重量越来越重(蜡熟前鲜重最大),气温越来越高,灌水时间过晚易发生倒伏或造成植株青枯;选择灌水天气,应在无风晴朗天气条件下进行灌溉;控制灌水量,保证浇透,但不能让地面积水,以免土壤形成泥浆状,造成倒伏。
四、适时收获,安全储藏
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低;收获过晚,落粒、掉穗增加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蜡熟中期到蜡熟末期为适宜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