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病害:脉孢霉
1.形态特征有性阶段的子囊壳簇生或散生于基质表面或内层。成熟的子囊壳暗褐色,梨形或卵形,孔口乳头状。子囊壳内有多个子囊,但无侧丝,圆柱形,有短柄,1个子囊内一般含有8个子囊孢子,每4个为一交配系统。子囊孢子初期为无色透明,成熟时由檄榄色变为淡绿色,外壁上有突起和神经状纵肋,故名脉孢霉。
无性阶段的链孢霉,通常为微白粉霉状,菌丝有隔,分枝,网状。产孢菌丝呈双叉状分枝,分生孢子梗较短,直接从菌丝上长出;分生孢子串生成链,单细胞,易脱落,卵形,红色和橙红色。
2.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借气流和风传播。场地不卫生,无菌条件差,灭菌不彻底,棉塞受潮、过松,菌袋有沙孔是脉孢霉初侵染的主要途径。一旦染菌后,所产生的新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途径。
(2)发生条件该菌生活力极强,分生孢子能耐高温,菌丝好氧,在4-44℃内均能生长,25-36℃生长最快。培养料含水量53%-67%时生长迅速,pH3-9均能生长。高温季节是该菌发生的高发时期。
3.为害症状在料面或棉塞上迅速形成蓬松的霉层,即孢子堆,能在1-2天内污染整个培养室,生活力极强,能冲破塑料袋向外生长,致使整个制种和栽培失败。
4.防治方法
(1)培养料需新鲜无结块、霉变,使用前经暴晒,灭菌需彻底,防止棉塞沾湿。
(2)培养场地、床架、墙壁等用500倍70%甲基托布津药液喷洒。
(3)对轻度棉塞感染,在无菌条件下,将瓶口和棉塞经火焰灼烧杀菌,棉塞沾石灰粉塞回原处;若栽培袋污染但灵芝菌丝生活力仍然很强,可在树荫下挖土30-40厘米,将菌袋排下,覆上湿润土,约半个月脉孢霉即消失;若严重污染,应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防止分生孢子再次扩散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