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治正当时 发布时间:11-26 00:36分类:种植技术 目前,北京地区春玉米处于吐丝灌浆期,夏玉米已进入小喇叭口期,该生育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为害较重的时期。当前,北京市玉米上主要有玉米螟、褐足角胸肖叶甲、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等病虫为害,现在正值防治关键时期,农户要及时进行防治,以减少产量损失。 主要病虫害 玉米螟 又称玉米钻心虫,以幼虫为害。幼虫发育到四至五龄,开始向下转移,蛀入茎秆或雌穗。为害心叶时,展开后会出现整齐的排孔;为害茎秆时,造成折秆、倒伏或上部发红;蛀雌穗时,影响灌浆。成虫土黄色,体长12-15毫米,前后翅均横贯2条明显的浅褐色波状纹,其间有大小两块暗斑。 玉米褐斑病 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病叶局部散列,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玉米大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向上扩展。严重时,几个病斑连接成片,形成大的枯死斑导致叶色焦枯。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在抗病品种上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 褐足角胸肖叶甲 褐足角胸肖叶甲体色在本市以棕黄色为主,约占总虫量的95%。褐足角胸肖叶甲以成虫为害,其成虫属昼行性昆虫,白天9时之前和16时以后为其活动高峰时段。成虫啃食玉米中上部叶片或心叶,形成网状孔洞。虫量较高时,可吃光叶片,残留叶脉,造成产量损失。 防治措施 玉米螟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控,整个生长季释放1-2次,每亩每次施放1万-2万头。此外,也可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进行防治。 褐足角胸肖叶甲严重发生的地块,可在清晨露水蒸干后或傍晚喷雾灌心。考虑到其活动性较强,药剂须选择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的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辛硫磷等杀虫剂。 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在玉米心叶末期(褐斑病在玉米8-10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降低用药量。北京市植保站 王品舒 杨建国 张智 相关链接 赤眼蜂小常识 赤眼蜂体长只有0.3-0.5毫米,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蜂四个发育阶段,在25℃-28℃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一般仅需10-12天。由于个体比较小,它的生长发育受温湿度、环境条件影响比较大,一般赤眼蜂活动最适温度25℃-28℃,相对湿度75%-80%。高温低湿的环境不利于赤眼蜂活动,直接影响蜂的羽化率、寄生率。另外,食物、风雨、光照对赤眼蜂都有一定影响。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其雌性成蜂喜欢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在害虫卵内孵化成幼虫,并以害虫卵液为营养,从而破坏了害虫卵的发育进程,当幼虫发育为成峰后,赤眼蜂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不断循环,将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了防治害虫的目的。 赤眼蜂可用于防治玉米、果树、蔬菜上的玉米螟、桃蛀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有绿色、环保、对人畜安全等特点,同时省工省力,可替代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金银木的养殖 中国玉米“市场化”改革首迎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