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草莓种植技术(日光温室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
日光温室草莓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王开强
草莓( Fragaria X 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浆果富含VC、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开花早,结果快,周期短,属于一种效益较高的作物。近年来,草莓种植方式已由季节性露地大田栽培发展为日光温室栽培,且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而种植管理是比较精细化的工作,对栽培技术要求较为严格,高效的栽培技术是保障种植户取得高收益的关键。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海拔 1589~5027 m,年均气温 4.1℃,草莓主要以反季节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草莓种植面积达 2000 亩(133.33 hm 2 ),产量为600 kg/667 m 2 ,效益 6000 元 /667 m 2 ,但由于品种繁多,栽培技术落后,导致草莓产量不高,品质不好,严重影响种植户收益。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草莓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是种植户切身关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草莓种植经验与民乐县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总结的民乐县日光温室草莓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相对于传统种植,草莓产量可达800 kg/667 m 2 ,产值 8000 元 /667 m 2 以上,以供种植户参考。
品种选择
草莓产量和品质由遗传基因决定,不同品种对生长环境要求不同,甚至差异很大,选择优质品种是草莓丰产的关键。草莓日光温室栽培应选择休眠期短、花芽易分化、优质、抗病且浆果色艳、口感香甜的品种。民乐县受地域气候条件的限制,日光温室内全天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出现在凌晨和午后,夜温较低,要求品种耐低温,短休眠,花芽易分化,连续结果能力强,相对于传统种植的‘宁玉’‘丰香’‘红颜’与‘章姬’对于温度和光照的适应性强,长势更好,结果更多,更适合民乐县日光温室栽培。
土壤消毒
日光温室栽种草莓多为连作栽培,导致土传病虫害和有害微生物连年积累,根基周围营养失衡,根系分泌的有毒物质积累等,导致生产出现严重的连作障碍。民乐县草莓生产也存在这种问题,种植户一般采取清理病株残体后,喷施杀虫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但是消毒效果不好,导致定植后病虫害高发影响浆果产量和品质,反而提高病虫害防控成本。实践表明最好的方法是太阳能高温闷棚消毒。具体做法:在夏季 7~8 月高温时节,将玉米秸秆与石灰氮(50 kg/667 m 2 )混匀撒施后深翻 30~40 cm,灌透水,盖上薄膜,白天土壤表层温度达 70℃,20 cm 深土层温度可达 40~50℃,持续 30~35 天左右,能较好的杀灭土壤中的各种病菌。
定植及苗期管理
民乐县日光温室栽培的适宜定植时期为9 月中旬,株距 20 cm,行距 30cm,栽植时草莓弯弓向外,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跟”为宜。苗期管理主要是灌水和摘叶。定植成活后每隔 3~7 天灌水 1 次,若遇到生长过旺的情况,可控制灌水适当抑制草莓生长发育。摘叶一般在苗成活时进行,及时摘除枯叶、腋芽和匍匐茎,保留 5~6 片健壮叶即可,10 月上旬覆盖黑地膜,11 月上旬覆内层膜,可有效增湿保温。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对草莓的品质与产量也至关重要,草莓是否缺水,主要看叶片有无吐水现象,再看土壤湿润程度。在草莓叶片无吐水现象,土壤接近干湿分界时灌溉。日光温室栽培草莓不宜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最好采用统一的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避免生长环境出现剧烈变化,不但可实现供水均衡,还可结合追肥,节水并降低人工成本,使根部保持湿润,有利于草莓生长。但是由于水肥一体化设施一次性投入成本高,部分种植面积少的种植户不愿积极投入,今后尚需要试验示范进行推广。草莓浆果膨大期和开花期是需水的最大效率期和临界期,应及时补充水分。
草莓从定植到采收期需追肥 4~5 次,在植株顶花序现蕾时进行第 1 次追肥,施用尿素 9~10 kg/667 m 2 、硫酸钾 4~6 kg/667 m 2 ,促进顶花序生长;在第一花序浆果转白膨大时进行第 2 次追肥,施肥量可适当加大,施用硝硫基复合肥 15 kg/667 m2 ;在第一花序浆果采收前期进行第 3 次追肥,叶面喷施 2 次0.2%~0.3% 磷酸二氢钾;在第一花序浆果采收后期进行第 4 次追肥,施用硫基多肽复合肥18 kg/667 m 2 ;以后每隔 20 天追施硝硫基复合肥 1 次。
光温调控
光 照 直 接 影 响 草 莓 品 质。 草 莓 喜 光,一般要选择光照条件好的日光温室,棚膜要干净,每年更换一次,保证透光率。由于季节原因,民乐县在秋末冬初温度降低和日照变短,草莓生长会逐渐进入休眠。冬季日光温室中,种植户需通过人工补光延长日照时间,人为地抑制草莓开启休眠状态,传统种植因不补光使草莓不能充分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而生长缓慢。补光自 11 月初开始到次年 2 月初结束,具体方法:以 LED 为光源,每隔 5 m 悬挂 100 W 的 LED 灯,距离地面1.8 m,采用间歇式补光方法,分两段,即从18:00~20:00,再从 6:00~8:00 共补光 4 h,这样能节省电费,对提高产量,降低畸形果也有很好的效果。
温度主要影响草莓花芽分化。民乐县草莓花芽分化在 10 月上旬,平均温度 24 ℃以下,低温是草莓花芽分化的关键,温度高于24 ℃或低于 5 ℃会抑制草莓花芽分化。草莓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规律是前高后低 。
民乐县昼夜气温变化剧烈,年均日较差 15℃左右。秋季最大日较差可达 15℃,受低温条件的限制,日光温室的夜间保温性能较差,可通过加覆内层膜和不定时通风来保持日光温室内草莓相对适宜的生长温度,有助于草莓果实养分积累,保证草莓果实品质。主要生长期温度调控尤其重要,如开花期适宜日温是 22 ℃,低于 0 ℃或高于 40 ℃都会阻碍授粉,导致畸形果,夜间温度不低于 8 ℃;果实膨大期适宜日温 20 ℃,较高的日温能促进果实着色和成熟,但果型小,采收期提早,夜间温度不低于 5 ℃。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日光温室栽培草莓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蚜虫和斜纹夜蛾。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为避免产生过多的畸形果,需严格避免在花期喷药;采摘前 7 天不得用药,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传统用药是在病虫害大量发生后防治,这样不但会增加用药成本,还会减少浆果产量,为降低种植成本,防止化学药剂产生抗性,须改善用药习惯,以预防为主,不同药剂须交替使用,尽量多使用生物药剂防治,杜绝果实农药残留。
炭疽病
多为购买的生产苗携带。草莓炭疽病在定植后发生较多,应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草莓抗病能力。发现病株时,及时清除并补栽,补栽后用 25%“咪鲜胺”1000 倍液灌根,连续 3~5 次。
灰霉病
多在草莓花期、结果期发生,草莓浆果表皮多生灰霉菌层。农事操作要及时去除病叶病果,改善通风条件,以预防为主。药剂可选用 4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健达)30 mL/667 m 2 或 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露娜森”)20 mL/667 m 2 喷雾防治,每 7~10 天用药 1 次,连续防治 2 次。
白粉病
多在草莓结果期发生,危害叶片、花梗和果实。初侵染源是病株残体或老叶上越冬越夏的病菌,依靠带病的生产苗远距离传播。发病初期选用 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30 mL/667 m 2 或 0.5%“大黄素甲醚”水剂 100 mL/667 m 2 喷雾防治,每 7~10 天用药 1 次,连续防治 2 次。
蚜虫
多在草莓定植和覆膜后发生,危害处形成退绿斑点,叶片卷缩变形,还可传播病毒。物理防治主要设置黄板诱杀为主,每 667 m 2 挂行间 30~40 块。药剂防治主要选用 3%“啶虫脒”1000~2000 倍液或 1%“苦参碱”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斜纹夜蛾
多在草莓加覆内层膜后发生,从叶背取食,只留下叶表皮。物理防治使用黑光灯诱杀。药剂防治选用 6%“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30 mL/667 m 2 或“康邦”100 mL/667 m 2 喷雾防治,间隔 10 天用药 1 次,连续防治 2 次。
专栏大棚草莓重要种植管理技术作者:金农苗木有限公司88币4人已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