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饲草合理收获与利用技术
一、正确刈割
1、刈割时期。苜蓿刈割的时期很关键,它直接影响苜蓿的饲用价值。苜蓿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在始花期,即在第一朵花出现至十分之一开花,根茎上又长出大量新芽阶段。此时刈割单位面积营养物质产量高,经晾晒加工后,其粗蛋白质含量可达18%以上,符合产品的出口标准(不低于17%),且根部已积蓄到一定养分,再生性良好。现蕾前或现蕾时刈割,虽然粗蛋白质含量高,但产量低,且减少根部养分的积贮,摧残生机,影响下一茬苜蓿的再生。刈割过迟,虽然产量高,但草质粗老,饲用价值低,且基部已长出大量新枝,一次刈割前后两批茎秆,老嫩不齐,调制困难。
刈割的时期还应考虑到利用方式。晒制干草可在始花期刈割,如果青刈饲喂可略早一些,特别是喂猪、禽等,应在现蕾前刈割,以防茎杆老化,影响其消化吸收。为防止早收割造成总产量降低太多,可先间行收割。
2、刈割高度。刈割高度以4-5厘米为宜,低于此高度会伤及根茎,影响其再生;高于此高度会影响饲草产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机械收割时,为便于操作,留茬高度可控制在7.6-10厘米。同时刈割应在土壤表层干燥时进行。如果土壤表面过湿,则会影响苜蓿晾晒的质量,土壤易被机构压扎和人工劳作造成板结。
3、刈割次数。生长一年以上的苜蓿每年在始花期收割,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茬收割的时间大约在五月下旬。根据水肥条件,以后尚可再收割2-4次,最后一次收割时间应在下霜前一个月,以便根部积贮一定营养,利于越冬。
二、合理利用
1、放牧。苜蓿草地可放牧马、猪、鸡等畜禽。很多家畜如牛、羊等在单播的苜蓿地上放牧,只采食其幼枝嫩叶,容易引起膨胀病。防止发生膨胀病的方法主要有:⑴苜蓿的放牧利用一般应在现蕾后进行。⑵放牧前要先喂一些禾本科牧草,如青干草、秸秆、青贮料等,尽可能避免空腹放牧。⑶在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草地中,禾本科牧草最少要占50%。⑷露水未干前暂缓放牧利用。
三茬及以后各茬再生草的产量相对较低,如作他用,苜蓿收获贮藏所需费用相对较高,此时如放牧利用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青饲。苜蓿刈割后可与其它饲草一起舍饲。单一舍饲的情况极为少见,也不合理,可与含能量值较高的禾本科牧草,作物秸秆等一块使用。喂猪禽时应粉碎或打浆,喂马时应切碎,牛、羊可整株喂给。
3、调制干草。苜蓿干草是牛羊的好饲料,其草粉也可用于猪、鸡饲料。因其粗纤维含量较多,对猪鸡的喂量不宜过大。要调制到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干草也并非易事。例如在自然干燥条件下,若不注意调制方法,牧草的营养物质损失常达30-50%,胡萝卜素损失高达90%左右。
干草的调制,应使牧草中的水分快速散发。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人工高温快速干燥,使营养物质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多采用田间自然干燥。苜蓿刈割后可先平铺晒草,一天后,当上层草含水量降到30-40%时,利用晚间或早晨的时间进行一次翻晒和并拢,这时田间空气湿度相对较大,进行翻晒时可减少叶片的脱落,同时便于以后的打捆。然后,在晴天阳光下晾晒2-3天,当苜蓿含水量在18%以下时,可在晚间或早晨进行打捆。在调制干草的过程中,应避免在阳光下长期暴晒,同时防雨淋。
4、青贮。在生产中,苜蓿用于青贮的较少。由于其含碳水化合物较少,单独青贮不易成功,可与含糖较多的玉米茎叶、高粱茎叶、禾本科牧草等一块混合青贮。
三、科学贮藏。苜蓿干草的科学贮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不注意,不仅干草的营养物质要遭到损失,甚至发生漏雨、霉烂、发热、引起火灾等严重事故。草捆打好后,应尽快将其运输到仓库或贮草坪上码垛贮存。为了防止干草与地面接触而变质,必须选择高燥的地方堆垛。草垛的下层用树干、秸秆等作底,厚度不小于25厘米。垛底周围挖排水沟。垛草时要保持中部高于周边,顶部大于周边,防垛顶塌陷漏雨。在堆垛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压紧,草捆要打结实,表面要求平整,草捆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隙。垛顶要用劣质草铺盖压紧,最后用树枝或重物压住,预防风害。
堆垛前要掌握干草的适宜含水量,是防止和杜绝草垛变质、发霉和腐烂的关键。干草贮藏的标准含水量不得超过17%。如在20%以上,则不宜贮藏。贮藏过程中,对草垛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维修,同时要做好防火,防雨和防畜等工作。
总之,苜蓿的收获和利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应从当地种植业及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合理的刈割,利用和贮藏,以便使苜蓿的产量及品质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