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叶红薯种植技术(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摘要:叶菜型红薯专用于采收嫩茎叶作蔬菜,要求茎尖产量高、粗壮、光滑无茸毛、肉质嫩滑且味儿甜,植株生长强旺,萌芽率高。由于收获对象不同,在技术措施上应有相应的调整,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是:
1.培育壮苗
可采用薯块育苗和老蔓越冬育苗方法来培育。
(1)薯块育苗
可采用露地地膜育苗或温床育苗。露地地膜育苗一般3月中下旬播种,苗床应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地块,按2米宽分厢,在厢面上按0.5米宽开播种沟,播种后盖火土灰加盖本土,雨后或浇透水后盖膜,出苗后揭膜,及时中耕除草、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提苗。温床育苗3月初下种,采用温室大棚栽培出苗、生长快,可提早上市,增加产量。
(2)老蔓越冬育苗
适合冬季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在薯地逐株精选足够数量的优质单株定植或假植越冬,假植越冬必须覆盖薄膜保温,待翌年气温回升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大田插植时选择蔓长20~25厘米、叶色翠绿的壮苗插植。此种育苗方法节约种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因其出苗较早,从而采苗、移栽也较早,相对延长了红薯的大田生长期,使茎叶生长迅速、旺盛,可增加茎尖的采摘次数与数量。
2.适时早插,合理密植
我国南方适宜种植时间为3~10月,冬季和早春如采用塑料大棚,则可以全年种植,实现叶菜用鲜嫩茎叶的周年供应。根据品种特性和种植方式确定种植密度,平畦种植长蔓分枝性差的品种,每亩密度2.0万~2.2万株,短蔓分枝性好的品种密度宜在1.8万~2.0万株,株行距20厘米X15厘米左右;垄栽每亩4 000~5 000株,株距30厘米。选用茎蔓粗壮、老嫩适度、节间较短、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害、带心叶的顶端苗进行栽插,栽插时要保证2~3个节位入土,要压紧苗根部土壤,使土层上实下松,这样既可使入土节位与土壤充分接触,又保证薯苗透气良好,有利于薯苗早生快发。夏季高温季节种植后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苗。
采用大棚种植中午日照强时,棚内温度较高,要注意及时开窗通气,以防烧苗。叶菜型红薯多采用平畦种植,但对于需要深厚土壤的品种如菜薯1号应采用垄作,做垄规格为垄宽1米(包沟),在垄上开穴,种植双行,株距30厘米。南方因为雨季长、雨量大,亦宜采用高畦栽培,高15厘米、宽1~1.2米的畦上栽6行菜薯,畦间25~30厘米的空间作为排水和采摘作业用。
3.肥水管理
提倡配方优化施肥,整畦时以有机肥(人粪尿、厩肥或堆肥)为主,重施基肥,追肥应结合中耕除草,用稀薄的人粪尿加配尿素浇施,也可以喷施蔬菜专用叶面肥,促进茎叶生长尽快进入高峰。采摘后及时补肥,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可酌情薄施速效氮肥,降低硝酸盐积累和减轻环境污染。叶菜型红薯栽培时对水分、温度和光照要求较高,采取小水勤浇的措施进行频繁补水,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保持土壤湿度80%~90%。在18C~30°C范围内,温度越高茎叶生长越快。光照过强则易使茎叶纤维提前形成并增加,适当遮阴有利于食用品质提高。
4.采用摘心技术
促进分枝发生通过摘心,能有效控制蔓长,促进分枝发生,并使株型疏散,改善植株群体受光条件,增强群体光合效能。具体方法为,在薯苗移栽成活后15天左右,摘去植株顶心,促进地上部三节发芽分枝;待三芽长出三叶时,进行第二次摘心,促生9个分枝。待9个分枝各长节时再摘心,这样每株先后共长出27个分枝。
5.及时采摘
栽后30天左右,当薯苗长到20厘米长时即可采摘,采摘用剪刀剪取,采摘标准为嫩茎蔓长15厘米以内,每条分枝保留1~2个节及1片以上的完全叶,促进分枝和薯苗整齐生长,清剪多余的节间,保证茎叶的鲜嫩度,并能减轻病虫害发生。采苗应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使苗株母体伤口能快速修复。一般一周左右采摘一次,采下的蔓尖及时整理成束,可采用保鲜膜包装等保鲜技术鲜嫩上市。每次茎尖采摘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采摘当天不宜马上浇水施肥,以利植株伤口愈合及防止病菌从伤口侵染植株。茎尖采摘后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松土。
6.病虫害防治
主要的害虫有卷叶蛾、斜纹夜蛾、玉米蛾、繁叶蛾等食叶性害虫。叶菜型红薯较其他叶菜类蔬菜虫害较轻,虫体较大,根据这种特点,生产中要尽量少用农药,要早发现,早防治,力争在害虫的低龄期用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百虫清、灭霸、施特安等防治,用人工灭虫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虫口密度、降低用药成本,还可实现无公害栽培,使用农药注意在采收前15天停止施药。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大家解惑。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