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的早熟禾腐霉枯萎病
症状:腐霉菌可侵染草坪草的各个部位及各个时期。种子萌发和出土过程中被侵染,出现芽腐、苗腐和幼苗猝倒。幼根近尖端部分表现典型的褐色湿腐。成株受害,一般自叶尖向下枯萎或自叶鞘基部向上呈水渍状枯萎,病斑青灰色,后期有的边缘变棕红色。根部受害可表现不同症状,有的根部产生褐色腐烂斑,根系发育不良,全株生长迟缓,分蘖减少,下部叶片变黄或变褐,草坪稀薄;有的根系外形正常,无明显腐烂现象或仅轻微变色,但次生根的吸水功能已被破坏,高温炎热时,病株失水死亡,整块草坪在短短数日内就可完全被毁坏。高温高湿条件下,腐霉菌侵染常导致根部、根颈部和茎、叶变褐腐烂,草坪上突然出现直径2-5cm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受害病株水浸状变暗绿腐烂,摸上去有油腻感(故又得名为油斑病),倒伏,紧贴地面枯死,枯死圈(斑秃)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从10-50cm不等,也有人将之称为“马蹄形”枯斑。在早晨有露水或湿度很高时,尤其是雨后的清晨或晚上,腐烂病株成簇爬在地上且可见一层白色菌丝层,在病枯草区的外缘也能看到白色或紫灰色的絮状菌丝体。干燥后菌丝体消失,叶片萎缩并变棕红色,整株枯萎而死,最后变成稻草色枯死圈。由于该病发展快,危害严重,有时一夜间就可把草坪毁掉,故又称为疫病。
病原:病原为腐霉属真菌,主要种是瓜果腐霉(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其次有终极腐霉(P.ultimurnTrow)、河谷腐霉(P.graminicolaSubram)、群结腐霉(P.myriotylumDrechsl)、禾根腐霉(P.arrhenomanesDrechsl)等,隶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产生芽管和侵染菌丝,侵入禾草的各个部位;卵孢子萌发也可直接生成芽管和侵染菌丝。菌丝体主要在寄主细胞间扩展。以后病株又可产生大量菌丝体以及游动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游动孢子可在植株和土壤表面自由水中游动传播,灌溉和雨水也能短距离传播孢子囊和卵孢子。菌丝体、带菌植物残片、带菌土壤则可随工具、人和动物远距离传播。高温高湿利于发病。高氮肥下生长茂盛、稠密的草坪最感病。碱性土壤比酸性土壤发病重。
防治:①加强栽培管理:草坪建植之前要平整土地,改良黏重土壤或含沙量高的土壤。设置良好的排水设施,避免雨后积水,降低地面水位。避免草坪周围环境郁蔽,保证空气流通。合理灌水,保证喷灌、低灌;合理修剪、施肥,清洁草坪卫生。②提倡不同草种或不同品种混合建植。③药剂防治。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或土壤处理:可选用代森锰锌、杀毒矾、灭霉灵、消毒灵等,使用技术可参考褐斑病药剂防治部分。叶面消毒:高温高湿季节要及时使用杀菌剂控制病害。代森锰锌、甲霜灵、乙磷铝、杀毒矾和甲霜灵等都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使用浓度、次数和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使用浓度500-1000倍或更低,间隔10-14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