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种植技术唐山市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

唐山市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12-22 02:02分类:种植技术
适宜唐山市栽培的牧草有好多种,比如紫花苜蓿、串叶松香草、黑麦草、高丹草、墨西哥玉米草、籽粒苋等等,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也是今年唐山市重点发展的牧草。

  一、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特点:

  1、生物学特性

  在我国,苜蓿属的植物约有十几个种,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兰苜蓿、南苜蓿等。除紫花苜蓿无野生分布、为从国外传入外,其它种类的苜蓿在我国均有野生分布。紫花苜蓿是苜蓿属中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饲用价值最高的一种牧草。因此,通常所说的苜蓿多指紫花苜蓿。

  (1)分布和适应性

  紫花苜蓿原产伊朗等地。我国栽培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长江流域栽培面积也较大。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因根系入土深,故抗旱能力很强。可耐-20℃―-30℃的低温,有雪覆盖可耐-40℃。其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不耐积水,地下水位最好不超过1.5米,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8.1。但以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最为适宜。最适宜在年降雨量为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我县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均适合苜蓿生长。

  (2)形态特征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即每一个复叶上长有三片小叶,小叶多为椭圆形、倒卵形和倒披针形,叶片左右边缘全缘,仅在小叶的顶部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腋生,每序有小花20―30朵,花紫色或蓝色,蝶形;荚果为螺旋状,旋叠1―4圈,每个荚果内含种子2―9粒;种子呈肾形,黄褐色,千粒重约2克;茎直立或倾斜,基部多分枝,株高60―100厘米;直根系,侧根多,主根发达,多年生的苜蓿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0余米。通常苜蓿一次播种可多年利用。

  2、主要优点

  (1)产量高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利用期少则4~5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它种植在一般地块可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种植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块,可以达到5000~8000公斤,折合干草1.2-2吨。

  (2)品质好品质好的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蛋白质含量高,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20%~28%之间,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如果跟玉米相比,紫花苜蓿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玉米2倍到3倍。

  (3)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能量饲料它跟玉米相比虽然不如玉米热量那么高,但从蛋白质和能量的综合平衡来说,1公斤的紫花苜蓿好于玉米。

  (4)紫花苜蓿还含有一些对家畜非常有利的物质,现在科学家叫它“未知的促生长的因子”。紫花苜蓿喂母猪的话,不但节省粮食,还能够使猪产仔多,成活率高;喂产蛋鸡的话,它不仅使蛋黄的颜色加深,而且能够增加产蛋量。当然,这一点科学家还在继续研究。

  (5)生态效益高种植紫花苜蓿有很好的改土肥田效果。它通过根瘤菌可以进行生物固氮,种小麦,玉米这类作物地越种越瘦,而种紫花苜蓿,地就越种越肥。种几年之后再种小麦、玉米可以增加产量。

  3、苜蓿的生育时期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一般生长的第二年达到正常生长,3―4年产量达到高峰,管理得当利用年限可达10多年。按照苜蓿的生长发育顺序主要分以下几个时期:

  (1)出苗期(返青期):在水热条件适宜时,苜蓿播后一星期左右就开始出苗,当80%的幼苗破土而出时,这个时期就称为出苗期。苜蓿为多年生植物,第一年以后就不再重新播种。在以后每年,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植株开始出芽、生长,这个时期称为返青期。

  (2)分枝期:苜蓿在出苗或返青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根颈部开始长出新的枝条,这个时期为苜蓿的分枝期。一般苜蓿出苗后30―35天,返青后10―15天即进入分枝期。

  (3)现蕾期:当苜蓿80%以上的枝条出现花蕾时,这个时期称现蕾期。从分枝到现蕾约经24天左右的时间。现蕾期植株生长最快,每天株高增长1―2厘米,此时是水肥供应的临界时期。

  (4)开花期:又分初花期和盛花期。苜蓿现蕾后20―30天开花,开花期可延续40―60天。当约有20%的小花开花时,这个时期就是苜蓿的初花期。当约有80%的小花开放时,称盛花期。开花期植株生物量达最高值,从产草量和质量角度考虑,初花期是收获干草的最佳时期。

  (5)成熟期:开花后经过传粉、受精,30天种子陆续成熟,当全株约80%的荚果变为褐色时,此时为苜蓿的成熟期。

  二、紫花苜蓿播种技术

  1、选择适宜地块

  尽管苜蓿的适应性很广,适合在各类土壤中种植,但要想优质高产,就应按苜蓿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性去选择理想地块。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杂草少、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含盐分不超过0.3%、集中连片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地块上种植。要旱能浇,涝能排,特别是要防止积水,因苜蓿连续浸泡24小时将成片死亡。不能重茬种植。

  2、精细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较弱,早期生长缓慢,整地要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针对我县南部洼地土壤特点,上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深耕、旋耕,深度20-25厘米,耕后要进行晾晒,然后耥平无土垡,再用钉耙耙平地面,播前要进行一次镇压,以便播种时能够控制播深。在播种之前还要镇压,以便在播种之后容易控制覆土深度。

  3、选择适宜品种

  在土壤条件好,9月上中旬播种的水浇地上,建议选择金皇后、皇冠、爱菲尼特、牧歌等美国品种,这几个品种生长快,一年可以割四到五茬,但是对水肥要求都比较高;水肥条件较差,播期较晚的地块建议选择阿尔冈金等加拿大品种。建议选用进口种子,进口种子纯度高、成熟度好,经过检疫,没有检疫性病虫害。

  4、搞好种子处理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最简单的办法是白天摊开暴晒,夜间再将种子转到阴凉处,并经常加一些水使种子保持湿润,2~3天后种皮开裂就可以种植了。另一种方法是变温处理,将苜蓿种子置于60℃的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晒干备用。

  一般豆科作物根系中有一些棕黑色的瘤状物,这是它们同根瘤菌共生而形成的根瘤,能够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物质,但在没种过苜蓿的土地上往往数量很少,需要接种,接种后苜蓿产草量明显提高,并可以提高苜蓿的质量,增产效果可持续两年。接种方法很简单,每公斤苜蓿种子用10克根瘤菌剂充分混合,尽可能使每粒种子都均匀粘到菌剂就行。应当注意的是根瘤菌因为是活菌,不能同杀菌剂同用,存放时避免阳光直射。机械播种的种子,播前每公斤种子加7~10公斤过筛细砂,混匀待播。

  5、施足底肥

  苜蓿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因此在种植苜蓿之前应该施足底肥。首先要施足有机肥,但必须是腐熟的有机肥,没有腐熟,不能使用。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其次要施足速效性化肥,一般亩施纯氮4~6kg,速效磷6kg以上,速效钾6kg以上。另外在我县南部洼地,土壤普遍缺少锌、锰和硼这些对苜蓿生长有重要作用的元素,所以在底肥中应该加入适量的微肥。

  6、适期科学播种

  (1)种植模式:采用林草间作模式,速生林行距8米,株距2米,行间种植苜蓿播幅7―7.4米。

  (2)播种期:苜蓿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雨、风速等)、土壤水分条件、杂草状况、轮作制度等,确定适宜的播种期。能否掌握好最适宜的播种时间,将直接影响到苜蓿的出苗率、保苗率,也是苜蓿基地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适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产的土壤温度为10―25℃,土壤中要有足够的水分,大致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并且疏松透气。苜蓿的播期一般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3个时期。

  ①春播: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顶凌播种。此种方法要求在土壤进行冬灌且春季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

  ②夏播:播种期在6月中旬至7月底。此时气温高,雨水多,幼苗生长快,但同时病虫害、杂草也多,严重时会缺苗断垄,因此夏播一定要注意土壤耕作质量,要防治病虫害、清除杂草,要尽可能避开播后遇暴雨或暴晒,一般前茬为收获较早的瓜类作物,播种苜蓿后无灌水条件而靠降雨出苗的田块采用此时播种。

  ③秋播:为了保证苜蓿在播种当年能安全越冬,播种时间一般最迟不能超过初霜前的40天,一般掌握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最晚不能晚于9月30日。此时正值雨季之后,土壤墒情好,温度适宜,杂草生长势减弱,适于播种。一般前茬为瓜类、早玉米等作物收获后种植苜蓿的田块最为适宜。据外地经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但以秋播效果最好,最为经济。

  (3)播种量:苜蓿播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苗的长势、草丛的密度以及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要求苜蓿出苗后亩苗数在35―45万,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与土壤情况等因素确定。一般采用的播种量为1―1.5公斤/亩。

  (4)播种方法:苜蓿的播种方法分为条播、撒播和穴播(穴播只用于繁种田)三种。

  ①条播:一般采用机械或人工按着一定的间距将苜蓿分行条播,也是苜蓿种植中最常用的播种方法,一般行距15―25厘米,最好是20厘米。其优点是成苗率高,通风透光好,也便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产草量的提高。春播一般播深2―3厘米,播后镇压;夏播、秋播播深为1―1.5厘米,不能超过2厘米,播后镇压,靠灌水或降雨出苗。

  ②撒播:用人工或机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整好的地表,然后用钉耙耧一遍或轻耙覆土,随即镇压。夏播和秋播可采用此方法,播后靠灌水或降雨出苗。

  苜蓿在播种时,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求下种均匀,播种后要求镇压,利于土壤保墒,同时可以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很快吸水萌发和出苗。

  (5)造好底墒或浇好蒙头水

  有灌溉条件的耕地,2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均可播种,但以秋播最佳,我县南部洼地土壤质地粘重,易干旱板结,秋播后要立即浇蒙头水,并且要浇足、浇透。

  三、紫花苜蓿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等。合理而科学的田间管理是苜蓿优质高产的基础,也决定着草地的使用寿命。

  1、及时追肥

  由于肥效的原因,在每割过一茬之后,要进行追肥,主要是追磷钾肥,速效磷每亩6kg,速效钾每亩7kg以及部分微肥。条播的苜蓿开沟施入,撒播苜蓿均匀撒在地表,追肥后最好再浇一次水,以防止阳光照射,肥料挥发,造成浪费。如果不能浇水,则要根据天气预报和经验在下雨之前抓紧施入。

  2、适时浇水

  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6米,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一般土壤田间持水量在35―85%之间,苜蓿可以正常生长。但苜蓿又是一种需水较多的植物,一般水浇地苜蓿产量比旱地苜蓿产量可提高一倍以上。在苜蓿的整个生长季内,有条件的能灌水1―2次,将会使苜蓿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生产上一般第一水为冬(冻)水,在11月中下旬土壤夜冻昼消时灌水,有利于苜蓿的越冬和返青;灌溉第二水在5月中旬第一茬苜蓿收获后,天气干旱、没有降雨时进行灌溉。苜蓿田灌水的方法有漫灌、喷灌、滴灌,喷灌、滴灌可节水50%以上。灌溉量因土壤及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每亩(667m2)每次灌水30―80方。

  3、科学除草

  杂草不但影响苜蓿的产量,同时也降低苜蓿的质量,所以杂草防治是苜蓿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具体的防治方法:

  如果在种植前地里杂草较多,播前先用“农达”等灭生性除草剂处理一次。在播种前要进行深耕。对杂草来说,尤其是一年生的杂草,尽量防止杂草形成种子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杂草种子成熟前及时刈割是很有效的杂草防治方法。播种要避开杂草高发期,尽量采用秋播。播后苗前,或者是收割后如果还有杂草,建议在杂草高度不到5cm时用苜蓿专用除草剂处理。常用的专用除草剂有豆草除、苜豆保、普施特等。施用方法见除草剂说明。

  4、除治病虫害

  在不同的气候下,病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应用抗病品种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是减少病害的主要方法。轮作可以减少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发生,早期刈割也可以控制一些病害,科学的管理可以增强苜蓿的抗病能力,也是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苜蓿霜霉病

  防治:波尔多液用0.5:1:100喷雾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药液需7~10日喷施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

  苜蓿白粉病

  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1000倍液喷雾或40%灭菌丹800~1000倍液喷雾或20%粉锈宁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

  苜蓿锈病

  防治:增施磷钾肥和钙肥,适当施氮肥;发病草地尽快刈割;发病初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000~1500倍液。

  杀虫剂能控制大部分害虫,但必须注意避免在苜蓿上的药物残留量,避免影响家畜的身体健康。

  5、抗涝排水

  抗涝排水:苜蓿不耐水淹,在生长过程中遇涝会造成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季节应及时注意抗涝排水。

  6、其它管理

  在苜蓿生产期间,要严禁所有家畜进入田间,以防带病传染。

  7、收割晾晒

  苜蓿的收获对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最大,也是苜蓿加工的第一步,在实行苜蓿优质优价的收购标准之后,收获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种植者的利益。

  (1)苜蓿的收割

  收割的时期应控制在现蕾期至盛花期之间,其中在现蕾期收获的苜蓿的质量最好,建议选择现蕾期收割苜蓿。

  刈割次数,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水肥条件,产量不同,收割次数也不同。一般春播苜蓿当年收割两次,夏播苜蓿当年收割一次,秋播苜蓿当年不收割。从第二年开始,如果管理科学,每年可以割3~5茬,每隔25-30天收割一次,第一茬在5月上旬收割。延迟收割降低苜蓿干草品质。苜蓿刈割最后一茬应在入冬前25~30天结束,否则将影响苜蓿越冬和来年返青。

  收割的留茬高度,太高影响当年的产量,也不利于来年返青,而留茬太低则影响苜蓿越冬。建议割草机收割时,留茬高度在5cm―7cm,收割时最好用切割压扁机械,以保证干草品质质量。

  (2)苜蓿的晾晒

  在苜蓿晾晒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晾晒的时间要尽量的短。

  二是,在晾晒的末期要使苜蓿各个部分的含水量尽量一致。

  三是,翻草、搂草、聚堆、打捆尽量在苜蓿还很柔软,不易掉叶、不易折断的时候进行。水分含量到17-20%时,可拣拾打捆。

  四是,防止雨、露淋湿和阳光下的暴晒。
春季草莓防灾对策 天全县思经乡测毒金鱼突然死亡 水厂关闸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