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三叶草锈病
症状夏孢子堆棕褐色,生于叶两面、叶柄及茎上,包被于表皮下呈疱状,或突破表皮呈粉状。生长季节后期,病部出现暗褐色粉状冬孢子堆。春季的新叶上有时可在背或叶上出现蜜黄色杯状小点,即病原菌的锈子器,能使寄主病部扭曲畸形。
病原UromycestrifoliiHedw.(Lev.)称三叶草单胞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异名(U.fallens(Desm.)Kern.)。长生活史单主寄生。性子器生叶正面,黄色;锈子器生于叶两面,多生于叶背面,或叶柄上,聚生,杯状,包被黄白色;锈孢子近球形至椭圆形,浅黄色,有细瘤,大小为14-24μm×12-20μm;夏孢子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浅褐色,具细刺,大小约22-30μm×20-26μm,有2-4(7)个芽孔;冬孢子卵形、椭圆形或球形,深褐色,壁光滑或具少数分散或排列成线状的疣突,大小约为20-29μm×15-23μm,顶生芽孔覆无色乳突,柄无色,常在近孢子处断裂。此菌可侵染红三叶、白三叶、绛三叶(T.incarnatum)、地三叶(T.subterraneum)、杂三叶等各种三叶草,表现较强的寄主专化性。
发病特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危害寄主,造成病害流行。以冬孢子在病株及病残体上越冬,有时也可以秋季冬孢子萌发产生的锈子器越冬。有些地区,此菌的生活史中没有锈子器阶段。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如阿宁吞、逸生、巴东、哈米多利等红三叶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合理灌溉,雨季注意排水;秋季刈茬适当放低,并尽量清除刈后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和初侵染源。
(3)药剂防治。
科研地、种子地可适当选用粉锈宁、氧化萎锈灵、三唑醇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常用药剂粉锈宁、氧化萎锈灵、三唑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