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种植技术鹿茸菇工厂化栽培配方的研究(平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鹿茸菇工厂化栽培配方的研究(平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农业百科网 发布时间:2023-12-10 21:00:34分类:种植技术

鹿茸菇的工厂化栽培

摘 要 介绍日本鹿茸菇的历年生产量及育种过程,鹿茸菇的基本生理特性。详细说明日本鹿茸菇的工厂化栽培流程及关键点,包括培养基调制,放冷过程回流空气的污染控制,初期培养管理,催蕾及出菇管理等。

1 日本鹿茸菇的生产及育种情况

1.1 历年生产量

鹿茸菇味道鲜美,市场需求稳定,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鹿茸菇的栽培,由于技术不成熟,产量较低。至21世纪,随着工厂化栽培技术的开发成功,及管理技术的逐步成熟,生产量稳步增加,于2008年达到最高,为2 940.6吨。但因其种性难以维持,菌株退化快,栽培产量急骤下降,2009年下降至1 791.7吨,2013年为1 242吨,2016年,仅为743吨。

1.2 工厂化品种育种过程

鹿茸菇在日本有很多野生菌株,但菇形不理想,多为菌柄扁平、菌伞歪斜。为了培育出菇形良好的菌株,我们将日本本土菌株和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的菌株进行交配,以此种方法得到较理想的品种。

2 生理特性

以菌株KX-HA091为例介绍鹿茸菇的生理特性。

多个食用菌品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比较试验显示,鹿茸菇菌丝生长速度较香菇和蟹味菇慢。且不同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不同。pH为6.2左右时,PDYL培养基上鹿茸菇菌丝生长最好。多数食用菌品种如香菇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pH呈下降趋势,但鹿茸菇相反,pH上升,与金针菇相似。

不同碳氮源菌丝生长量比较试验显示,不同于一般菇类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鹿茸菇最适宜碳源为果糖,其次为淀粉;最适宜氮源是酪蛋白氨基酸。

鹿茸菇工厂化栽培配方的研究

3 栽培流程

鹿茸菇栽培方式通常采用发酵料,菌丝培养结束后需要覆土,出芽前再挖掉覆土,过程较复杂。KINOKKUSU公司的栽培方式,不仅流程简化、省略覆土及挖土工序、工厂干净,而且培养基原料不需使用树皮木屑,采用日本当地较便宜的杉木屑栽培,成本降低。但这一栽培方式的前提是使用专用的菌种。鹿茸菇菌株劣化快,应尽量选择容易栽培而性能稳定的菌种。

3.1 培养基调制

培养基基材(主料)主要采用杉木屑和玉米芯,干重比为6 ∕ 4。树皮木屑由于在各批次间易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因而不适用于工厂化栽培。中国的针叶树木屑比较难获得,我们发现可以用杨树木屑取代杉木屑。鹿茸菇栽培基材中木屑的种类非常重要,木屑种类不同,菌丝生长会有很大的差异。选用栽培香菇、滑子菇的阔叶树木屑栽培鹿茸菇不可取,须避免使用栎树等单宁含量较高的阔叶树种木屑。

培养基营养源(辅料)的比例:麸皮 ∕玉米糠 ∕ 增收剂=8 ∕ 4 ∕ 3,每瓶添加量湿重比为15%,即850 mL容量的栽培瓶,装瓶量540~560 g,其中辅料82 g。

培养基含水率为68%左右。干物重量比为木屑∕ 玉米芯 ∕ 麸皮 ∕ 玉米糠 ∕ 增收剂=35 ∕ 23 ∕ 22 ∕ 12 ∕ 8。

营养基材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添加量,基材中碳源(碳水化合物)和氮源(蛋白质)的含量对生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鹿茸菇采用全量杉木屑添加15%不同营养源(辅料)栽培,含水率调到66%~69%,培养基净重420~510 g,在23 ℃下培养63天,出菇温度16~18 ℃,产量和采收天数见图6。以添加15%F麸皮(添加小麦粉的麸皮)和特殊营养剂的栽培效果好,生产周期短,产量高。

F麸皮最佳添加量试验显示,往杉木屑∕玉米芯为6∕4(干重比)的基材中按不同比例(9%~21%)添加F麸皮,含水率调到64%~70%,培养基净重500~520 g,23 ℃下培养60天,出菇温度16~18 ℃,结果为随添加量增加,菌丝蔓延天数无明显变化,但采收时间延长,产量增加,以添加量为19%时,采收天数49.9天,产量达最高(191.3 g/850mL瓶)。综合考虑添加成本,以15%添加量(湿重)较为适宜,此时试验产量为175.3 g/850mL瓶,采收天数为46.9天。

鹿茸菇如果需要长期稳定的出菇,则要添加增收剂。实验显示,最佳添加量为基材 ∕ 增收剂为12 ∕ 3。

栽培主料如全部采用玉米芯,采收天数的延长及产品的价格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3.2 回流空气的污染控制

放冷过程因栽培瓶(袋)倒吸室内含杂菌的冷空气,而导致已灭菌的培养基被再次污染,称作回流污染或吸入污染,应防止发生。这是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中极易出现的问题,也是中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放冷过程培养基温度从90 ℃冷却至20 ℃期间,会吸收培养基容积约50%的外气。防止回流空气污染的对策为:①注意出锅温度,在80 ℃以上进行出锅作业;②在无尘环境下放冷,建议安装HEPA除尘过滤装置,或采用喷洒消毒方式彻底消毒,喷洒消毒须实施2次以上,分别在出釜作业前及出釜完毕1小时后,在室温60 ℃以下实施,每平方米喷洒量为150 mL(天花板高3 m);③使用常压灭菌釜时,必须要迅速冷却,尤其是40~30 ℃(耐热细菌的发芽温度)温度带,要在短时间内通过。

3.3 初期培养管理

采用1 200 mL培养瓶鹿茸菌合计培养天数为60~70天。培养开始至菌丝蔓延结束为40~50天,控制室内温度在20~23 ℃,瓶间温度不超过26 ℃,湿度60%~70%,CO2浓度2.5‰以下,黑暗培养(除检查外不要点灯)。后熟期为菌丝蔓延结束后10天,控制温度在23 ℃,瓶间温度不超过26 ℃,湿度70%~80%(注意表面的干燥)。

鹿茸菇的发菌较慢、成活较迟,相比其他食用菌品种,易发生有害菌污染,且污染率高。培养基被有害菌污染,将对出菇产生很大影响,如被木霉菌污染,将可能导致不出芽。为了防止有害菌混入,初期培养管理很重要,初期培养室最好安装净化系统,此外须注意:①菌种的接种量要求多一些,为25 mL,接种后瓶盖要密贴菌种,减少菌床表面的间隙(空隙);②接种后10天内须防止强风;③冷藏菌种务必在室温下进行驯化处理后再使用。

3.4 催蕾及出菇管理

鹿茸菇出菇期室内温度保持14~22 ℃均可,但高于18 ℃时产量会下降,低于16 ℃时,采收期会延长,因此以16~18 ℃为最佳。

搔菌为菌床表面搔掉10 mm左右深后倒立出芽。搔菌后不需注水,以免引起污染。出芽管理温度为16~18 ℃,湿度为95%以上,菌丝再生的前5天注意不可干燥,CO2浓度为3‰以下,光照度200~500 lx,白天开灯。倒立培养天数为10~12天,确认发芽后菌床正立。控制湿度90%以上,拉开干湿度差管理。搔菌后25~30天可以采收。

采收前5天,尽量不要加大湿,采收前3天,尽量不加湿。鹿茸菇菌柄是中空的,采收前要控制湿度,高湿会形成“水菇”,货架期缩短。

结语

综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橄榄油的营养价值和菜籽油有哪些不同? 博尚菜籽油